为什么都在吹RISC-V?它是国产芯片自主最好机会!

国产芯片能够自主一直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但无奈起步较晚,目前的通用计算平台已经是外国企业的天下。国产自主的芯片不仅仅是在工艺上还达不到目前商用芯片的水平,最底层的CPU指令集架构上也是处处受制于ARM,Intel这样的外国企业。如果国家自己定义一套指令集架构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处理器架构必须是全球范围的一个通用架构,必须获得生态支持。国产芯片自主之路还有很长,但并不是毫无机会。RISC-V指令集架构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重新出发,中国速度岂会比别人慢?

国产芯片目前的状况

说到CPU的指令集架构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也大概知道目前的PC基本采用X86,智能手机的处理平台和许多嵌入式平台基本采用ARM架构。Intel和AMD一直深耕X86架构,ARM则在移动平台和嵌入式领域一家独大。

英特尔对X86的授权非常谨慎,ARM的指令集授权又非常贵,而且ARM 32的授权卡的也非常严,只有苹果、高通等4家公司获得了授权。像国内华为、展讯等公司仅获得了ARM 64授权,但也都伴随着高昂的专利费。这样处处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我们国产芯片还是十分努力的在成长着。

上海兆芯自主研发的先开KX 6000系列x86处理器能够达到7代intel i5处理器的水平,国产芯片的成长又进一步。但始终花费的成本比Intel高出太多并且都在完全依赖x86架构。虽然英特尔在兆芯和VIA的股份和专利问题上没表态,但兆芯的指令集的授权只能用到今年,未来如何还是完全在别人的掌控之中。

好在目前国产自主芯片在专用芯片领域表现还不错,并且在逐步的替代国外的芯片产品。但是对于壁垒高、周期长的通用芯片(譬如通用CPU,MCU等)则还是十分头疼。主要是我们国产芯片在两个方向还比较薄弱,一个是工艺和制造,一个就是核心IP、指令集架构的专利。其实我们在SoC的设计上面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无奈制造工艺和CPU指令集架构的薄弱导致只能和其他企业合作。

比如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处理器,均是购买ARM的公办架构和授权,自主设计之后再由台积电代工生产。虽然麒麟系列处理器平台表现十分可观,但关键的技术还是在别人的手中。

制造工艺与国外存在代差一时半会很难追上,但终将进步到差不多的水平,核心IP则是被别人垄断了就完全没有办法翻身。所以国产芯片自主的道路起点,便是在芯片的最低层指令集架构上。

采用近年发展迅猛的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来摆脱国外的垄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机会。

RISC-V架构带来的转机

RISC-V读作RISC Five,意思是第五代精简指令处理器。它是一种全新的指令集架构,并且开源可以被任何学术机构或商业组织自由使用。在全球范围内,以美国为首在大学教材方面都在采用RISC-V为教材。RISC-V还被印度定义成国家标准指令集。RISC-V还有着其他架构不具备的模块化、极简、可扩展的技术特点。这一切都显示着这个年轻的指令集架构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ARM的芯片设计就是基于早期的RISC架构,所以最怕RISC-V崛起的就是ARM。AMR还曾做过一个域名为 riscv-basics.com 的网站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上对 RISC-V 进行攻击。足见RISC-V越来越受欢迎让ARM有多么慌乱。

RISC-V不仅与ARM形成了竞争,对于x86来说,也是一种替代选择,也就是说最终甚至可能会给英特尔和AMD都造成威胁。不过在PC和服务器市场,既有芯片架构的地位非常牢固,在短期内RISC-V还无法掀起太大波澜。但在物联网和其他领域RISC-V已经有了和ARM及X86较劲的资本。

近日,华米科技发布的黄山1号芯片,号称全球智能穿戴领域中第一个人工智能芯片,它使用的正是RISC-V架构。

不仅如此,中天微和小米松果电子也宣布要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虽然目前比较适合RISC-V使用的领域还是对于生态依赖比较小的深嵌入式或者新兴的IoT、边缘计算、人工智能领域。但RISC-V得到了产业界和社区的广泛支持,积极性高涨。同时,现在很多地区和国家的政府层面上也对RISC-V开始重视,所以说前景会非常乐观。

写在最后

中兴事件之后,我们意识到了芯片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国产自主之路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也是我们志在必得的必经之路。国人的智慧是从来不输任何国家的人的,在新的领域,新的起点,我们中国芯将更有机会与起步较早的国外芯片竞争,好好把握机会,我们的自主芯片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国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