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到IEEE限制华为专家参与审稿,再到6月3日,IEEE忽然又宣布解除限制,美国对华为的各种软硬兼施让全球一片哗然,相关问题不禁浮现在每个人的心中: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到底会对华为,及其所在的IT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IT短板,我们核心技术的缺失被暴露
这涉及到软件产品、硬件产品、产品制造、供应链、知识产权等方方面面,除了当事双方,其实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评估。而近期的这些事情的不断出现——国内IT最短的那块板核心技术(操作系统)缺失,就这样彻底地暴露出来了。
国内软件产品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的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在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等方面与谷歌、微软等巨头相差较大。但从倪光南院士关于自主操作系统的评论,再到阿里马云做Yun OS,这些国内的行业精英们都在为我们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呼喊行动(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等等)。而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的出现,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也将用上自己的操作系统了。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任正非了,要不是他当初坚持自主研发芯片和OS操作系统,也不会有现在的谷歌站出来替华为求情。
虽然提出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担心华为自研操作系统不安全”,但好像Android刚出来的时候好像也不是很安全嘛!那么我们能从Android身上收获到什么呢?
曲线救国的Google模式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Google模式了,在2005年Google收购Android之前,Google就已经很强大了,但仅仅只是云计算的强大。而在客户端和移动计算领域,谷歌也还只是个入门者。
2005年谷歌收购Android后,Google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长达14年的持续不断的更新。而最近几年的Google看上去也变得很张扬了,原因就是Android系统已经占领了移动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基础操作系统方面,Google真的很低调,Android系统毕竟是从别处买来的,不是自己家亲生的,吃百家饭长大的,依靠其他开源项目不断的给Android系统的开源项目贡献代码。所以对于整个系统的把控程度,完全没有iOS系统那么强大。
我们都知道的是,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就必须付出代价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要么是钱、要么是时间,要么两者都需要。不过对于操作系统而言,需要的可不止时间、资金,甚至人才、技术一个都不能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彼时的Google还没有张扬到要创建一个全新的OS,而是在经过近十年的默默贡献代码后,Google终于在2016年开始尝试全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
通过Fuchsia系统,Google告诉了全世界:我从一个Android系统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先进的操作系统的研发者。
有网友就有疑问了:为什么不像苹果开发iOS那样一开始就走自研之路?
编者在这里告诉大家,Google之所以不敢像苹果那样一开始就走自言之路,因为Google慢了半拍,成了后入者。就连强如微软在后面杀入手机终端操作系统时也是铩羽而归,这更让谷歌不敢对Fuchsia系统进行闭源开发了。所以谷歌就开始在行业高手面前,放下姿态和傲气,开始潜心学习,通过开源,不断的和业内大咖过招,加快自我的成长步伐,希望通过这样,在有朝一日能练就旷世神功。
这就是Google的聪明之处,通过所谓的开放社区贡献代码,将Android系统开源,从而吸引全球开发者的参与,来为Google培养这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和队伍。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今日Google独立研发新系统的底气。那么,Google在操作系统方面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曲线救国的Google模式,是否能够复制?
编者认为是可以复制的,Google推出全新的新操作系统Fuchsia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华为很明显学到了精髓,并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方法:修改+优化。
近些年,华为Android系统上颇下功夫,为Android系统持续不断的贡献代码。虽然Android系统采用的Linux内核是开源的,但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消化、吸收,从而为我所用。
所以,华为一直以来都坚持在Linux内核层进行优化和创新。无论是从优化和创新的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华为对Android系统的贡献都已经达到了全球的前列了。而华为在对整个Android系统的框架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更是对着有近5000万行代码的中间层进行了重点照顾。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它们?因为它们是Android系统很多问题的病根。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和Windows系统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相比,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很多了。我们已经触及到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能够看到Android系统的核心源代码,并对其做优化和创新,而这也正是华为自研鸿蒙OS的底气所在。
Android系统到自研鸿蒙OS,华为对Android系统做了啥?
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华为这几年到底对Android系统做了啥?编者就在这里将我们已经用上的华为对Android系统做的修改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2014年,华为在EMUI 4.x上推出了TEE SS指纹,将敏感信息保存在特定带上,极大地降低了系统功耗。此外,还新增了电池优化功能;支持超级免提3.0,3米内清晰通话;全向录音,指向回放;支持语音接听、语音查找、语音发短信;独创自动碎片整理,改善手机越用越慢的情况,减少卡顿;并支持屏幕录制、指关节交互。
在EMUI 5.x上,华为加入了Google原创虚拟垃圾回收GC/AOT技术,并引入数据库IO并行机制、Ultra Memory等技术。尤其是支持智能学习加速,可流畅使用18个月而不卡顿,解决安卓最头疼的问题。
到了EMUI 8.0,华为就已经进入到iAware、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资源调度、Graphic等领域的优化,共同组成了GPU Turbo。根据发布会得知这项技术是软硬件协同的图形加速技术,让图形处理效率提升约为60%,功耗减少30%。
在EMUI 9.1上,华为更是发布了方舟编译器、超级文件系统。华为官方表示:采用方舟编译器的EMUI9.1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24%,系统响应度提升44%,在第三方应用重新编辑流畅度提升60%。华为方舟编译虽然表示开源,但更多信息并没有放出来,而开源看起来是赔钱的买卖,但是对于一个后入者。
这是一种能够快速接触到业界最新成果的方式,同时也是培养锻炼人才的一种好方式。讲到这里大家或许就明白了,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功,正是借鉴了Google模式。
只有平时深度参与开源项目,在一个个领域持续深入,最后才能有合适的时机厚积薄发,在系统结构上有所突破,现在时机来临,鸿蒙应运而生。
写在最后
正如王成录博士总结的:任何技术本身,都跟不上应用的发展速度。因为一旦CPU或者GPU性能提升之后,大家使用时的精细化考量就少了。
事实上,华为在操作系统内核上有着比苹果、谷歌都走的更远、理解更透彻的技术自信;因为从EMUI 5.0开始,华为就下决心要把EMUI做成一个平台。通过对Android系统深度学习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系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