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救赎KTV教学的王老师?或许该让VR教育走向普及!

 

一个大胆创新的老师,只因将教学地点选在了KTV内就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各种质疑、误会甚至声讨不断。他真的乱来了吗?其实他应该被救赎……

不知道各位的学生时代有何感受,但至少在我,一个有趣、教学个性化的老师完全就是课堂的救赎。也因为此,一部拍的并不怎么样的国产片《老师也疯狂》,我竟然从头到尾看完了,原因就在它宣扬的是个性、不拘一格的情感教学思维。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其中一段老师带学生做义工后,因为全体都脏成“难民”,所以集体到一酒店开房洗澡、换干净衣服的剧情。一提到“开房、老师、学生”这就是个大新闻的爆点啊,如你们所想,电影里这个老师也毫无意外地卷进了误会风波,舆论、家长、警方……最后他因此被停职。

是的,在我们这个负面案例过多、家长高度敏感的社会,个性往往会让老师们成为众矢之的。这绝非艺术的夸张,因为电影的桥段就在几天前上演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前两天,河南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玉敏教授,就因为将《促销技能实训》课堂地点搬进了KTV,而成为了媒体“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甚至有记者深入调查,从课程内容上深度分析是否和KTV环境契合,讨论这是否是引导堕落、浪费教师资源、伪创新等等……

我们习惯性假装不知“环境”对教学的重要性!

抛开那些所谓调查结论,我想几乎每一个受到义务教育“熏陶”的国人,都知道孟母三迁的超励志典故。

从古至今,环境对学生积极性、教学质量的影响都是大家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话题。孟母之所以三迁,归根到底也是希望为孟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现实中,“环境”这个众所周知的重要元素却被大家选择性或者叫习惯性的忽视了。教室成为了于情、于理、于法上的唯一选项。但是各位扪心自问,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后,你真的觉得教室是学习效率最高的地方吗?

我们并不想否认教室在教学构成中的重要地位,但平心而论,教室并不一定只能是方方正正、摆满课桌、前面一块黑板的大空间。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中会有一些特殊的教室——化学、物理实验室等?

很简单,因为需要,因为直观的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他们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基础。

维亚纳金色大厅,多少音乐人的梦想。

这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不认可环境的重要,而是没有办法真的根据所有课程创造一个适合的现实环境(比如音乐课来个维也纳音乐之友的金色大厅?),无法让学生在更多课程中感同身受地获得知识的美好。所以很多晦涩的知识,只能被安排在方方正正、摆满课桌、前面一块黑板的大空间中无聊的进行,不能培养起主动性。

现实问题让家长没法“勇于”冒险

我想,那些敢于创新和个性化的老师,也一定是希望用环境的改变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性。

就比如本次事件的王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她就明确指出“我带的是《促销技能实训》课程,这是一门实训课。实训课不比理论课,不能在教室里调查市场、在黑板上促销操作,需要下市场实战。前不久刚带着学生结束一个项目的促销活动。活动成功结束后,我就想着将总结表彰课堂搬到KTV。”

在她看来“现今社会是泛娱乐化的,大学生更是如此,更喜欢轻松、活泼、快乐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这种总结表彰课放在教室上没必要,在KTV更灵活,学生参与度、积极性更高。”

更重要的是,参加这次授课的该院营销专业15级学生乔含,更是在采访中明确肯定了环境带来的积极改变“课堂里听课感觉很枯燥,猛然间转换到KTV这种欢快、活跃的氛围中,我的心情很放松。要是让我在课堂里听课,估计我的注意力不会集中起来,而这次上课,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一次。

老师的初衷、学生的感受都很不错,按理说这是个双赢的结局,但为何会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激励讨论?其实说到底是家中心中的安全隐患。

溺爱很容易导致过度保护

站在讨论中正方的角度,通常会认为这种心理隐患出自对孩子的爱,但也很多时候会产生过度保护,让孩子少体会很多东西。应该适当的大胆一些,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脚。

但站在反方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远不如学校单纯,类似KTV这样的地方,不仅有唱歌、跳舞等娱乐,还有通宵嗨、斗酒等过度娱乐,甚至还有吸毒、色情等极端堕落的违法事件。再加上现在老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对孩子们来说,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

为何不借助虚拟现实解决“教学环境”的限制?

我们也不希望妖魔化KTV这样的娱乐场所,KTV并不意味着堕落。在我们看来,我们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社会、关在教室当书呆子。无聊、没有积极性会导致他们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并不想抨击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创新型教育中实践中,“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俨然是不能忽略的。

在这之前,这两者显然是鱼与熊掌,但在我们看来,VR技术的爆发和快速发展,给面对这个难题的老师和家长们带来了一个相对更好的兼顾型解决方案。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能够利用优秀的图形计算技术和出色的体感、传感技术,模拟出任何你想要的环境。身在教室的学生,也能根据课程需要随时“穿越时空门”去到老师指定的教育环境中。

身在教室,心在维也纳,视觉、听觉都在维也纳将变成可能。家长想要的单纯环境和人身安全,老师希望的身临其境,接触世界都将得到满足。

给VR多一点时间和关注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部分学校开始试点VR教育产品。但坦白说,仔细调查后我们发现这类所谓的试点还停留在图形计算性能相对较弱,且几乎没有体感反馈的一体机、手机VR盒子上。

就算如此,也让不少学生感觉到了新鲜、好玩,提高了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将来随着硬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模拟将会更加真实。在几乎无风险的条件下,让学生体验所有疯狂、不可能、无法想象的知识获取渠道将变得异常容易。

比如之前微软放出的一段针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宣传片,相比以往医学系高材生只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解剖尸体来获得进一步的理论提升。虚拟现实的教学方式显得更高效和人性。

这减少了医学培养机构合法获取尸体解剖权的各种麻烦,也不需要学生承受对死者不敬的心理压力,更不需要每次分部位地多次解剖学习,就能很快掌握外科手术中的各种中难点和要点。

更重要的是,这种经验在以往是难以复制的,一次没专注,就可能失去掌握关键技能的机会,错失观察的直观经验。而现在,你可以像看视频一样随时回放。

VR教学的愿景是可期的,但实际情况还需要技术和行业的持续改进、发展。当前VR在环境的视觉模拟上,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虚拟环境的沉浸感毋庸置疑。但是在互动体验上,多维度的体感、力反馈交互还存在不少问题。

希望行业能持续高速发展,依靠VR/AR科技,早日救赎那些创新型老师,让他们不至于总是被拍死在舆论的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