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特尔、AMD等大佬的加入,VR无线方案之争成为行业焦点。先行者TPCAST会变成前浪吗?
“线材将是VR设备成功的最大障碍!”,这是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2015年时就发出的感慨。而那时,还没有人能做出VR设备的无线连接,或者说,还没有人想到要用无线传输来做VR。
因为在无线技术的发展中,延迟和带宽总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参数,往往让技术开发者难以取舍。面对VR在带宽和延迟上的双重高要求,即使像英特尔这样早已将无线玩到FHD(1920×1080)的大佬,也没有想到短期内无线能满足VR音视频信号的传输要求。
直到去年底传送科技的‘剪刀计划’正式登台,TPCAST无线套件实现了VR音视频的无线传输,并达到90Hz刷新率、2K分辨率和低于2ms延迟的高水准,第一次让大家意识到无线能够满足VR的要求。
随后Displaylink推出了基于Intel WiGig的VR无线解决方案,而AMD则收购了另一个颇具实力的无线解决方案公司Nitero,也宣布加入竞争。那么…
- 大佬们的VR无线解决方案有何差异?究竟谁更强?
- 中国科技公司TPCAST能否继续保持先发优势?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能胜过美国公司吗?
零镜网为此独家专访了传送科技CTO周朝晖先生,紧接着又有幸和传送科技的市场总监刘毅梵老师促膝长谈,神秘的传送科技终于一层层拨开了面纱……
选择WirelessHD占据了先发优势
作为传送科技的CTO(首席技术官),周朝晖先生是TPCAST产品研发的总指挥。在刘毅梵等传送科技人眼中,正是他在无线传输领域的长期积淀,帮助TPCAST选择了正确的研发方向,制定了关键的指标和方式。而这,也是传送科技能全球首发VR无线解决方案的关键,用刘毅梵的原话来说“真是让公司一点弯路都没有走,全球第一个完成了VR无线方案的商业化!”所以公司内部,都尊称他为“老周”。
由于此前接触过无线传输领域的公司和产品,我比较熟悉当前的高带宽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是基于60GHz高频方案,也称为毫米波技术。细分起来有两大阵营:
- 以英特尔为代表的WiGig方案,基于802.11ad标准,强调无线数据的兼容性;
- 由LG、松下、NEC、三星电子、索尼以及东芝等公司组成的WirelessHD小组,一开始就强调音视频传输的无压缩、低延迟。
得知我对行业有一定认知,健谈的老周从技术层面讲述了TPCAST的成长道路。
在此之前,老周已研究无线领域多年,提出VR无线化解决方案的一开始,他就选定了基于WirelessHD的改进计划。且不说当时,就算现在,也仍有质疑WirelessHD标准只能传输音频、视频信号,局限性太大的声音。与之相比兼容所有数据传输的802.11ad标准,甚至可以整合进下代路由器中,是受到不少人关注的解决方案。
但技术原理决定了基于802.11ad的WiGig无法提供足够带宽,需要为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而占用更多延迟,影响系统的整体流畅度。无损、直传的特性决定了WirelessHD是唯一可用的低延迟选择。
而且即使是宣称无压缩、低延迟的WirelessHD,一开始也只能实现1080p级别画质,无线传输延迟5ms~15ms的水平。显然,无论是带宽还是延迟,都无法满足VR需求。当前以HTC Vive为代表的第一代实用性VR头显的分辨率至少也是2K水平,包含图形计算在内的整体延迟要保持在十几毫秒的水平,留给无线传输的时间极其有限,5ms都太长,2ms内才能满足需求。
“重点是,我们是当前唯一商业化的无线VR方案,我们并不惧怕同行竞争,尤其是当前业内都只是在‘发布’产品,就‘发布’来说,对我们真没什么有效压力。”——周朝晖
对TPCAST来说,选择WirelessHD显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和WirelessHD最大的芯片提供商莱迪思(Lattice)公司深度合作,以FPGA(可编程门阵列)定制芯片的方式,升级了现有技术,完成了TPCAST无线传输方案带宽的显著提升和延迟的明显降低。现在我们看到的TPCAST成品的三个重要技术指标:2K、90Hz、<2ms就是在那时被确立的,这个时间点早在2016年三季度,而后就是一大堆的时间用于优化直至近期正式发售。
WiGig商业化为时尚早
和大多数产品一样,TPCAST花费了20%的时间就完成80%的重要研制工作,早在去年底就确立了原型。而80%的时间用来踩雷,修复那些实际使用中难以想象的各种小问题,直到近期才最终将产品打磨到炉火纯青,于上月正式在国内发售。
所以在老周看来,那些刚露面不久的方案,其实距离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TPCAST的先发优势依旧在。
产品打磨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在竞争激烈,换代频繁的VR领域,我们依旧嫌TPCAST来得太慢。从去年定型到发布,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但早在去年就发布和预售的产品,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上月才正式铺开发售,这会不会让TPCAST错过最佳机会?
因为在我们此前的猜测中,TPCAST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和HTC Vive绑定的。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各种先进的inside-out一体机、PC头盔和手机盒子都在频频曝光和发布。Vive受到的冲击势必越来越大,那么TPCAST的机会可能会因此而减少。
另外,原本拥有的先发优势,让TPCAST在去年持续火爆。而今年随着英特尔和HTC宣布共同研究基于WiGig的无线解决方案后,已经有如Displaylink、AMD Nitero在内的更多无线VR产品加入到竞争的行列。这都是些大佬,在我们看来传送科技更可能成为沙滩上无奈的前浪。
然而,在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媒体界的担心或许不无道理,但距离真相可能遗漏了不少关键信息。
- 第一点就是技术门槛;
- 第二点则是市场的走势和长期愿景的理解差异。
就第一点来说,老周坦言他并不惧怕竞争,与之相反,他希望有更多创业者、更多大佬都能聚焦到这个领域。
“如果这个行业没有竞争,那么我们干起来也会缺乏干劲,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损失。竞争匮乏的市场,升级换代缓慢,消费者很可能持续几年都只能高价购买老型号”——周朝晖
就我的立场,我并不认为老周的说辞全是客套。想想看什么市场没有竞争?除了极个别门槛超高的寡头市场,绝大多数没有竞争的市场都是前景不被看好的垃圾领域。VR的无线解决方案显然在一开始被大家低估,甚至忽视了。直到TPCAST的产品开始商业化,业内小伙伴才如梦初醒。有先发优势在手,TPCAST或许更愿意看到更多人来关注这个领域,新力量不断加入来一起激活这个市场。
另外一层保留的含义则是老周对自己团队和自己所选方案的自信。实际上据我们了解,目前有实力研发60GHz无线解决方案的主要是三股力量。除了传送科技,还有被AMD收购的Nitero,以及英特尔加Displaylink的联盟。
“我相信基于我们的判断能力和研发实力,别说去年那个节点上没有更合适的选择,就算当下,也没有能比我们更快完成商业化的方案。‘发布’和商业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已经是商业化速度非常快的团队。与之相比,就算当前这些在不停‘发布’、‘发布’的国外科技公司,不经历一年半载甚至1、2年,应该很难拿出真正商业化的产品。就这个维度来讲,我们也并不担心竞争。”——周朝晖
在WirelessHD内部,传送科技在和Lattice的深度合作之初,就制定了对自己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保护机制。传送科技至今仍然是Lattice在VR领域的独家合作伙伴,也就是说Lattice的60GHz产品在VR领域只会供给传送科技。Lattice作为当前WirelessHD方案的主要芯片提供者,它的锁定帮助传送科技建立起内部的技术壁垒。也就是说TPCAST的主要威胁来自802.11ad等外部方案,当前主要是推行WiGig的英特尔加Displaylink联盟。
然而查阅技术资料可知,WiGig的理论带宽最高7Gb/s,就算能将其发挥到极致,在面对高达16Gb/s的VR无线传输中,也难以避免地需要用压缩来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而且传输端压缩、接收端解压缩的技术实现方式,也决定了这种方案需要更大、更重的头部附加设备,更高性能的处理端芯片。这意味着设备的续航能力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传输延迟难以控制到理想的状况,目前想实现2ms内的难度是极高的。
“对于技术研发和储备,我对我的团队相当有信心。未来2、3年内,就算有大公司,甚至行业巨头想要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我们也能凭借自身积淀获得业内领先的技术地位。”——周朝晖
因为当前的VR应用对延迟的要求极度苛刻,在图形计算势必需要消耗十几毫秒的状态下,留给无线的时间只能是1~2ms。TPCAST改进后的WirelessHD能用上比WiGig高得多的无线带宽,再加上音视频数据和回控线路分离的设计,最大化利用了有效带宽。最终的结果是TPCAST实现了VR数据的无压缩直传,没有压缩和解压缩环节的耽搁,TPCAST才实现了延迟低于2ms的目标,这无疑是竞争中的杀手锏,同时也应该是老周不惧竞争的底气所在。
PC VR全面无线化后将秒杀一体机
最后,担忧的根本点落在了无线之于VR的必要性和未来的机会增减上。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零镜网是坚定的无线化支持者。在我们的愿景中,未来的VR终端设备就像你的墨镜一样轻薄(想想谷歌眼镜),至于提供计算的平台,可以是PC、主机、云、手机等等任何计算设备。出门就是手机提供轻应用,回到家中,主机、PC则能以更出色的计算性能提供更精致、逼真的重度体验……
这个愿景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全程的计算平台无线接驳、自由切换。所以我们并不觉得VR的无线解决方案的未来会越走越窄,只是最终的无线方案究竟如何设计、如何并存是个未知数。但有些人相信不需要接驳的一体机会是大势所趋,无线将变得不再重要。
关于这一点,老周的想法和我们更接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一体机或许会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减少线材的束缚。但一体机难以升级、性能鸡肋、续航有限等各种劣势,也势必会限制它的实用范围,最终难以成为主流。
就以计算平台最重要的计算核心为例,一体机要兼顾续航和散热能力,只能用上几瓦级别的移动芯片。而同时代,受限于功耗,几瓦的移动芯片即使效率再出色,也和桌面产品动辄上100W的高性能芯片不在一个性能档次上,差异悬殊。就算能迭代追赶,那也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就比如当前高通的顶级移动芯片835,在性能上也只是若干年前主流CPU的水平。
随着VR内容的开发加速,VR会逐渐进入主流应用、消费领域,高端玩家不太可能放弃PC或者主机的计算性能。相反,更大可能会越来越期待无线解决方案带来的便利性。
“代差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在移动芯片的性能都发展到相对VR过剩之前,任何‘当时’的环境下,重度玩家都需要更优秀的计算平台。无论是基于云还是PC、主机,他们都需要一个可靠的无线方案。“——周朝晖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让传送科技觉得VR无线并不是基于HTC Vive的一锤子买卖。花更多的时间来打磨第一代产品并不是错失机会,而是对用户的负责,也是建立起品牌口碑的必要代价。用传送科技此前的官方回应来说“不会让等待毫无意义!”
配套Vive只是开始,匹配所有VR头显的标准化套件已经在路上
是的,等待不可能毫无意义,国内上市开卖头一个月,TPCAST的Vive套件就迅速卖出上万套。据估计,过去一年HTC Vive的全球销量在40万套左右,中国区占比只有10%几,在这几万用户中,还有一部分早期版本用户可能因设备小BUG和内容不给力、玩腻了等原因,已经让Vive吃灰。
基于此推算,TPCAST的销量在现存国内活跃用户中的占比是相当高的,而且这才仅仅过去1个月时间。这足以说明大家对无线的期待,对能更自由体验VR的向往。
但就产品销量的绝对值来说,我们并不认为仅仅上万套设备的销量就能满足传送科技,这点销售额更不具备支撑起整个行业的体量。Vive本身的销量欠佳显然是个限制,而VR当前不能普及到C端的现状更是划定了一个较低的行业天花板。
其实从技术原理上讲,TPCAST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独占和排他特性,它解决的是音、视频的无线传输问题,也就是包括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内,第一代VR用户最为期待的硬件改进。既然是业界都期待的,传送科技肯定不会不考虑更广泛用户的需求。
“从原理来说,TPCAST的技术并不存在Vive独占的特性。而是基于Vive X联盟的身份,传送科技一开始为TPCAST匹配和打包Vive无疑是最恰当的选择。”——周朝晖
实际上传送科技的CEO刘述尧此前已经向外界透露的,TPCAST预计会在年内为其他VR头显提供无线解决方案,而与老周和刘毅梵总监的沟通则进一步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证实了其可行性。
当然,先为VR业界有代表的Vive配套,不仅尽到传送科技作为联盟成员的责任,同时,Vive提供的用户数据反馈和使用环境反馈也是TPCAST产品完善和优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就像刘毅梵说的:“在VR的角度看它没有问题,在无线的角度看它也没有问题的产品,放在无线VR这个角度来看却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
TPCAST的Vive套件显然把该踩的雷基本试了一遍,为后续产品的扩展积累了经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能更快速的商业化与其他VR头显配套的无线解决方案。实际上,这些项目已经在进行中……
“着眼整个VR领域,产品模式和形态需要根据未来的环境来确定,很可能我们在未来能看到一个标准化的无线VR接入方案。传送科技已经在技术储备上打好了提前量,将为用户提供期待中的套件。”——周朝晖
WiGig并没出局,廉价或能助其翻身
当然,相比Vive高达6888元的售价,目前TPCAST 1999元的零售价虽说并不亲民,但还不算太失衡。但当基于Windows平台的299美元(微软参考定价)级别的VR头显大量铺货,C端市场有机会迎来一轮爆发。届时如果传输科技与之配套的无线解决方案售价与现在相当,那就会出现VR头显与配件间价格失衡的状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不得不回到最初的技术之争上。除了数据兼容性强,WiGig的另一大优势就是相对来说成本低不少。如果不考虑即插即用的便利性,并且降低对续航和延迟的苛刻要求,只做出‘能用’的无线VR方案来说,能比WHD技术方案更容易控制成本。
实际上传送科技也在研究对手,如果有新的解决方案能让无线VR的体验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又更加实惠,那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只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VR会更快地提高显示分辨率,并进一步提高对图形处理能力和无线解决方案带宽的要求。
老周透露在2.5K和4K分辨率节点上,传送科技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但依旧是基于相对更贵的WirelessHD改进方案。与之相比,WiGig阵营目前的2K尚未优化到位,后续方案不被看好。至少在我们看来,没有较大的技术革新,WiGig恐怕最终还是难以胜任高端市场需求,或能依靠廉价获得一片天地。
你想不到!无线Geeker上手TPCAST的第一叹!
零镜网已经拿到经过最新修订的TPCAST 1.2版本的套件。其实根据以前我们在展会上的体验经历和外媒的测试,我们对TPCAST的使用感受已经心里有数。与之相比,这套设备真的从零开始安装到使用的动手难度成为我们的新焦点。另外,早期用户在论坛上提出的路由器兼容问题、画质争议等问题在新一代修订上是否解决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出真知。
关注的玩家敬请期待零镜网稍后的深度评测报道。
在正式上手评测之前,作为一个玩路由器多年的老Geeker,我的第一个赞就已经先给了出来,并不针对TPCAST的体验感受,而是基于一个常被人忽略的设计理念——辐射控制和健康、安全。
TPCAST套件在设计时,为了满足运动中定位的稳定性,将接收器放在了头顶正中间位置。只要是无线老玩家,一定会想到无线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尤其是距离大脑如此之近,敏感程度可想而知。
“60GHz是毫米波,就波长来说,在当前包括路由器、手机网络在内的所有波段来说,毫米波对人体的伤害是最少的,毫米波波长是最短的,基本没有穿透人体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已经通过了美国的相关认证,达到医用级标准。在台湾也做过测试,TPCAST不构成对人体的伤害。”——周朝晖
然而在深入的沟通中,我们得知,TPCAST套件的顶部接收装置,只是一个相对单纯的接收装置,回传数据并不由它发射,并不产生额外辐射,数据回传和控制都将通过线材传递到电源盒进行。这是一个有关安全的细节,可能大多数玩家并不会在意,或者根本就不知晓,但作为老司机,我必须为此先点一个赞。
如果你也想知道TPCAST最新修订版本的实际使用情况,或者你是TPCAST早期用户,想要吐槽,想要了解新的修订版是否能解决你的槽点,都欢迎联系我们。沟通有助于我们为你们带来更需要的TPCAST深度品评文章……
编辑 | 翌城
微信 |?kale0615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事由
投稿、交流、转载请联系:news@49.234.21.86
活动、商务合作请联系:adv@49.234.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