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团队在教育这个细分领域深挖下去,究竟是坑还是宝?
VR发展遇到瓶颈后,大家将注意力转移到VR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上。教育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潜在市场,备受关注。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的数字化需求从未间断过,教育机构从未停止追求更高效的教学工具。而VR对抽象概念的直观展示能力,让它有机会成为教育机构普遍使用的下一代辅助工具……
这样的机会很诱人,但在你真正决定押宝这个市场之前,我们还是希望给你一个更中肯,更真实的建议。所以我们采访了5家已经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多时的VR公司,结合他们的商业模式、行业定位和深耕方向,我们来谈谈VR教育细分领域的“危”与“机”。
VR教育的三大深耕方向
教育是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VR教育更是个非常笼统的称呼。其实VR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差异极大,带来发展方式、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上的巨大差异。当前VR业内喜欢按照以下三种方式来大致划分:
1.VR+教育:专门培养开发VR软硬件人才的体系,这是从VR行业内产生的教育培训需求。
2.教育+VR:针对当前K12教育体系,借助VR更好的表现力,解决老师难得教、学生难得学的抽象知识传授,包括兴趣课堂等。这是传统教育行业寻求教育改革,追求更高效的数字化教育而产生的需求。
3.VR+技能培训、课外延展:依靠VR的逼真效果,低成本模拟职业技能培训的定制化场景。这是职业培训教育领域,为了追求更高效率而产生的
VR教育的四大商业模式
不同的方向,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商业模式。当然,这之中存在也会存在一些混合搭配,但拆分开来看,大致有以下4种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可行模式。
1.卖专业培训价值,收培训费。
这是以往引擎和操作系统公司体系下的VR衍生品,新版本的底层平台搭建好之后,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系统的优势,吸引更多准开发者接受培训,成为生态系统的内容提供者,但创业者实践较少。2.硬件不赚、甚至赔钱,收内容服务费的整体打包方案。
这是在传统游戏领域被证实有效,甚至被玩烂的模式。依靠廉价甚至免费的硬件获得准入资格,然后通过持续的内容增值服务,甚至内付费获取收益。3.外包项目+培训的双赢机制;
整合自己的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拿到真实的小项目,直接用项目培训团队,学以致用。用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全免培训费来用激励潜在团队。同时,也满足了外包方以实惠价格完成任务的需求。4.深耕B端需求,提供定制方案和后续服务
这个就更加细化了,每一个客户都可能有个性化定制需求,尤其是后续服务,大概率成为一个持续收益来源。
方向和模式的多样实践,究竟谁更好?
1.研究传统行业,就要遵循行业传统
公司:微视酷
受访人:微视酷CEO杨威
重点:K12教育+VR
经营状况:数十所学校已经在应用微视酷的VR课堂产品,A轮融资1100万。
一句话感慨:我们懂VR,但是我们懂教育吗?
微视酷是很典型的教育+VR实践者,他们对于VR技术的定位,就是解决现有教育工作痛点的工具,针对的就是传统K12教育面对的中小学教育机构。
当然,和一些想当然地将当前课本VR化,就意味是VR教育的初创团队不同,微视酷更加重视的不是VR技术本身,而是反问自己“我们懂教育吗?”用杨威先生的话来说:“不是做一个太阳系运行、做一个火山喷发就算是VR教育了,教育是有目的的,需要一套系统来支撑”。
所以微视酷建立了和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合作的专家团,VR技术团队和教育专家团的痛苦磨合中,发展出了属于微视酷的独特优势——一个懂教育,教学目的清晰的VR团队。
除了与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沟通,微视酷还在很多小学开展了实验课,收集学生和老师的一线使用反馈,并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杨威把这个过程称为“磨课”,边研发、边试用、边迭代、边推广,几个步骤同时进行,微视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成功进入教育渠道。
北京中关村二小、北京培新小学、北京朝阳区安华学校、北京体育馆路小学、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蒙古族小学、广东顺德养正学校、海南海口金盘实验学校、上海风范中学、黑龙江哈尔滨顺迈小学等,都已经应用了微视酷VR课堂。
“教育行业拥有自己的评定标准,不会为VR技术开特例,因此教育+VR的产品首先必须尊重教育行业的规律。”杨威觉得正是遵循了先试用再推广,有专家评定,有老师使用记录,有课堂教学记录等教育行业的传统规则,才让微视酷成功融入了教育行业。
2.市场不成熟,占坑试水是关键
公司:酷开
受访人:酷开VR&AR事业部总经理李晶
经营状况:背靠创维集团,拥有丰厚资源,已经在智能电视领域斩获战果,VR只是为了未来战略提前布局。
重点: 针对K12教改的B端市场
一句话感慨:先B再C,做好三年不盈利的打算
在教育这个细分领域,酷开看重的依旧是K12市场。但与微视酷不一样,酷开的策略是B端市场优先。
按理说,掌门李晶本是消费类电子出身,有着丰富的C端市场经验。但有意思的是,在今年6月初的发布会上,李晶旗帜鲜明地公布了其教育+VR的B端战略。
“其实一开始我们就对市场有清晰的认识,VR消费市场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培育期,资金的投入只是加快了技术、市场、内容生态磨合的速度。但是从硬件、软件、用户体验、内容生态到消费者认知都未达到C端兴起所需的条件。所以我们决定先切入B端市场,在产品商业化落地过程中磨炼团队、储备技术。”——李晶
注意,“3年以上培育期”这是一个关键表述,以酷开为代表的不少大公司,在当前大多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就在于对市场的预期是几年后,现在只是搞搞发布,告诉大家尤其是投资人,我在关注这个市场,也在布局和磨练团队,但还不是亮剑的时候。
用李晶的话来说,则是:“酷开的目标也是走进千家万户。但那可能是5年、甚至10年后的目标,现在布局VR教育市场,是希望借助2B市场来磨合团队、储备技术,用实际市场判断技术方向和技术水平。”
当然,大集团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和足够的资金实力,让酷开VR团队能慢慢磨剑。所以在已经发布的产品中,无论是硬件的小细节,还是内容的体验感,酷开相比大量创业公司粗制滥造的产品来说,确实算得上精致。但就我们的实际体验来说,当前VR教育的内容依旧还太少,而硬件,更是还没有迎来质变的技术革新……
3.不营利是假,想三赢是真
公司:重庆象逸生科技有限公司
受访人:魏秉铎
经营状况:公司在其他VR细分市场盈利颇丰,教育不是重点。
重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
一句话感慨:VR教育这是个必须做,但当前不太可能盈利的买卖。
和关注K12的团队不一样,魏老师的公司看重的是VR开发人才的培养,属于VR+教育的范畴。对于身兼大学教师职务的魏老师来说,教育本就是他和其所在高校的共同使命,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用魏老师的话说:“VR行业缺少人才,尤其是重庆基本没有外部人才流入。所以人才培训是个长期需求,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也算是顺水推舟。”
在很多人的观点中,这是个不容易盈利的买卖。如果你将培训费用收得过高,会导致报名率极低,开班率不高,最终除去讲师的费用、场地费用和认证机构的费用,你会发现你甚至是在赔钱赚吆喝。
尤其是魏老师这种还需要考虑到学校教学任务的团队,培训费更是问题,如何不亏钱完成自己的任务?象逸生引入了一种三赢模式,真实的外包项目、培训机构和期望获得培训者,象逸生对三方都有深度的认知,拥有丰富的资源。
所以魏老师给出的答案是:“我们提供真实的外包项目,以及能通过CDM认证的培训实力。如果你和你的团队能跟着导师完成这个外包项目,那么培训费用就抵消了。”这样的方式于企业来说获得了外部合作的技术支持;于学生来说拥有项目实战和培训免单的巨大诱惑;对外包需求方来说,有低价完成外包项目的实惠。
很显然,这是个需要在行业中已经有相当沉淀,能够深挖、整个各种资源的公司才能驾驭的模式。我们不能说这个模式不好,但对资源相对匮乏的创业者来说,你应该思考你的团队是否适合做这样的事情,也不打算依靠此盈利吗?
4.抱平台大腿可行吗?
公司:HTC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受访人: HTC威爱教育产品部高级总监孙文博
经营状况:由HTC Vive控股,为学校提供整体的虚拟现实教育解决方案,包括VR教室的构建和VR教学内容的分享平台。
重点: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
一句话感慨:VR教育行业缺少一个内容标准
当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并非只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三赢模式”。实际上相比K12教育,HTC觉得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才是VR技术展现价值的最佳舞台。
在威爱教育的孙文博看来:“当前国内的K12依旧是个应试为王的市场,这样一个情形下,VR的沉浸感教学对成绩分数起到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我们暂时还没有专注K12阶段。当前,我们希望先在高等教育范围内为VR教育业务打下一定的基础,下一步再伺机进入K12领域。”
“目前,VR教育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行业的关键还是在于软件内容。首要的问题就是当前开发的VR教育软件的数量还太少,不能满足VR教育大规模推广后的需求。同时,这个行业缺少一个内容标准,所以市场上的VR教育内容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这是孙文博的说法,我想很多人会赞同他关于内容不够丰富的总结,也想投身内容开发。
但在我们看来,他的重点是想说“行业缺少一个标准”,一个帮助大家把握和规范内容生产,帮助大家整合所有开发资源的平台。而这也就道出了他们的商业模式,HTC希望以一个专家的姿态,号召所有人一起完成VR教育内容标准的推进。
所谓一流企业玩标准、二流企业玩技术……HTC的威爱教育显然是想下盘大棋,能建成大家认可的渠道才是最赚钱的生意。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是硬件迭代加速,上游企业在加速布局自己的平台。威爱教育的想法再好,也难以获得由上而下的产业链支持。所以,作为创业者,我们觉得你可以尝试与之合作,但是千万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5.传统产品升级加入XR新概念更可行
公司:zSpace
受访人:zSpace亚太区负责人欧天慧
经营状况:短短几年内,发展到了全美超5000所学校采用其设备。2016年时,更是排名进全美发展最快公司500强
重点:K12
一句话感慨:原有市场的“概念”升级或是更好选择
去年在智能眼镜领域,发生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在科技大佬的产品都不太吸引人的情况下,一个叫Snap的社交公司发布了一款叫Spectacles的眼镜,在亚马逊上一度被炒到了1599美元,折合人名币上万。相比其130美元的官网售价,暴增了十几倍。但与此同时,专业人士却在笑它的性能和功能根本称不上智能眼镜……
在这里,我们并不在意Spectacles的性能和特性是否真的足够优秀。而是想借它依靠传统社交已有的大量用户群,快速抢占市场,并受到市场欢迎的思路,帮助大家看清一个习惯导向市场的既定事实。
在已经确定了VR需要加上教育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传统教育行业的新品迭代加上VR概念标签,而不是守着头显,等着教育产品来适应VR。因为对教育用户来说,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此前购买过的产品在更新迭代时加入了VR或者AR功能,这样让他们对升级充满期待,也更愿意花钱为新技术埋单。
正是这种利用既有市场消费惯性的方式,让zSpace短短几年内已经成长为全美发展最快公司500强,全美有超过5000所学校在使用他们的解决方案。当然,和之前分析过的威视酷一样,zSpace也专注于K12领域,广大的受众群,让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深耕方向。
在产品形态上,zSpace明显跟行业内专注于眼睛形态的公司不同。至少你一眼看上去,会觉得它是一个传统的3D显示器加3D眼睛。与以往3D显示设备的区别在于zSpace为其配备了6自由度的触控笔。
你可以将它理解为过往3D教育系统的功能升级版,但zSpace中国区负责人欧天慧先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明确表示:“在我看来,zSpace的设备已经属于MR概念。触控笔提供了现实世界用户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而追踪眼睛和非追踪眼镜则解决了操作者与旁观者的交互问题。”
虽然这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基于Hololens的混合现实展现方式大相径庭,但在概念上我们无法否认它属于MR。
更重要的是,早已经习惯了1对多教学,在屏幕上指指点点的老师和学生们,对这套系统的接受度很高,上手速度更是惊人。在Hololens还没有做好规模化商业量产的时候,它已经作为教改看重的MR设备,大规模进入教育领域了。而我们也发现国内在北上广深等部分城市,已经有学校开始采纳他们的方案。
零镜点评:
多家数据公司都曾评估过VR教育的市场前景和“钱景”,其中的共性就是VR在教育领域的有机会挖到一个“万亿级”的金矿。这看起来很诱人,“这么大的市场,我的团队随便捞到点边角料就够了。”这可能是不少创业者的心声,逐利没有错,但请注意教育是个高度碎片化的行业,VR的机会往往在若干细节中。
站在VR的角度谈教育,和站在教育的角度引进VR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哪怕关注同样的细分领域,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我们比较认同威视酷的观点,在研究VR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中,你要先懂得行业的传统。这并不是特指那些中国特色的内容,而是真心希望创业者放下技术拯救一切的思考模式,学会从教育行业内部出发,找出真正的痛点。在传统行业,成功的关键往往不是技术层面的开发,而是你对行业规则的熟悉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被那些跨界而来的成熟大集团忽悠。所有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模式,对你来讲都是耍流氓。大公司承担得起若干个布局错误,那损失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对你和你团队来说,那是存与亡的区别。
有关VR和教育结合的话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zeroVR)了解更多信息,也欢迎联系我们加入行业讨论群:
编辑 | 翌城
微信 |?kale0615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事由
投稿、交流、转载请联系:news@49.234.21.86
活动、商务合作请联系:adv@49.234.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