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满钵满还是尸骨未寒?长测TPCAST剖析无线VR未来……

 

“快半步盆满钵满,快两步尸骨未寒……”作为无线VR的发起者,TPCAST销量差强人意,是多走了一步半?长测之后,零镜网不吐不快……

VR带来震撼沉浸感的同时,头显连接线的拉扯成为了体验者差评的集中地。于是无线VR头显一度成为VR玩家的梦想。所以,当传送科宣布技针对HTC Vive开发TPCAST无线配件后,很快受到业内高度关注,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梦幻装备,是有情怀的产品。

奈何行业风云变幻实在太快,VR的C端市场没有如预期那样快速成长,被VR业内捧为体验NO.1的HTC Vive,也没能成为人手一台的数码新宠。所以在Vive发布近2年后才姗姗来迟的TPCAST,没能赶上行业爆发初期的红利,而是遇到Vive已经滞销的尴尬。这显然和预想中,火借风势般的美好前景完全相反。

因为当前对消费者来说,很现实的问题是:

现在还值不值得为VR情怀充值?
TPCAST会不会随着Vive的势衰而很快被淘汰?
通过TPCAST升级后的无线Vive体验究竟如何,会不会是一笔冤枉投资?

对终端消费者来说,HTC Vive本来就够贵了(6888元),而且还面临各种新设备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有必要额外花费1999元为它买一套无线配件吗?

零镜网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就拿到了TPCAST套件的正式版本,但我们并没有草草体验撰稿了事。因为此前已经有各种开箱文,我们不觉得大家还需要是是而非、人云亦云的评论。我们笃定路遥知马力,长期使用后才能知道一款产品的更多细节,才能给大家更客观的答案……

我们的答案分两个部分,先说结论,然后再慢慢向大家解释零镜网的体验过程,告诉大家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

一.对已经拥有Vive设备的人来说:

1.个人消费者,如果你还没腻歪Vive,那么TPCAST将会让你更爱VR,值得升级。如果Vive已经在吃灰,那么我也不觉得TPCAST能让你重新爱上VR,这钱真心没必要花。

2.对体验店业主来说,升级后的无线Vive,在理论上能给顾客更好的体验。但你千万不要忽略另一个致命的问题——稳定性。多一个配件,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系统故障。而且TPCAST的续航电池不支持热插拔……在大空间、定制体验领域,背包PC依旧是更好的选择。而小范围的VR体验区,做好线材的悬挂,也能基本解决缠绕麻烦,还能降低成本和故障率。总体来说两个字——鸡肋。

二.对于还没有购入Vive的朋友来说:

现在就别折腾了,静观年末Win MR设备的上市,或许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如果inside-out定位技术如期而至,届时再配合上与之匹配的TPCAST FOR MR无线套件(官方宣称会有的!),那PC VR的产品力又将到达一个新高度。

开箱:有淘宝卖家秀vs. 买家秀既视感……

和以往的尝鲜版、预售版不同,零镜网拿到的是TPCAST套件的正式版本。相比之前多次曝光的产品,这套TPCAST是有明显不同的。

三大件,左到右依次是电池盒、接收器、发射端,白色盒子是电池。
头显无线信号接收器,很小巧,实测仅89g。

先看全家福,包装盒小巧,但是里面的内容不少:无线发射端、头盔接收器、电源盒、电池(额外附送一个网袋)、一个无线路由器以及各种相关连接线。

在此之前,我曾在展会上体验过TPCAST无线套装,和我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宣传照片吻合,看不到外延的连接线。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此前展示套装的巧妙之处在于电池盒和电池的处理,用的是一块小电池,合着电池盒被挂载于Vive头带的尾部。

但正式版的电池已经改为这个大家伙,电量由展示版的6000mAh增加到20000mAh,电池长度也相应地增加了两倍以上。而且重量不轻,加上电源盒,这个部件接近1斤重。Vive头显已经有1斤多(够重了!),还再加上这个还不得把脖子压出意见?

所以我们看到的正式版是这样的,头显上只增加了仅89g重的接收器,电池和电池盒用线材连接后,挂在腰间或者揣在兜里。

安装:真的是分分钟搞定,毫无难度

官方很贴心地在官网上提供了安装教学视频,真的拍的很仔细,讲解清晰明了,配合上实际操作。
零镜网相信只要不是NC或者手残一族,看过这个仅9分钟的视频后,都能轻松搞定TPCAST无线Vive的安装操作。

开箱时,我们也曾被那一堆复杂的线材、配件迷惑过。然而看过视频之后,我一边和编辑部同事聊天,一边漫不经心地安装TPCAST,前后花费不到5分钟,就是这么简单……

安装5大步

首先是拆掉头显的原连接线,换上无线接收器附带的线材。

其次是把从头显上拆下来的线材连接到无线信号发射器上。(强迫症肯定要问这个USB接哪里,这个哪里都不接,空着就好!)

?接着将路由器的lan口和PC的网口直连

?然后是为头显上的无线信号接收端连接好电池模块

?最后就是同时按住收发端匹配按钮完成匹配,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头显接收端的配对按钮比较隐蔽,在接收器背面。

最后使用前,只需在PC上安装一个驱动程序,无脑下一步就OK,直到出现图中画面表示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畅玩了。

体验:槽点不少,若有信仰依旧“一白遮百丑”

首先是设备带来的身体不适

主要体现在发热量上,尤其是夏季本来衣物就单薄,无论是将电池组挂在腰间还是放在兜里,都一定要注意方向。电池盒除了帮助头显取电,还是个无线收发装置,工作中发热量妥妥的。大夏天将它贴在靠身体的一侧一定会后悔……

所以在用附赠的网袋装电池组时,要注意方向,将电池朝向腰带这一面。

另外,前面我们说过,这个电池盒子重近1斤,加装在头顶确实太为难脖子。然而将它放在兜里也未见得好多少,裤子一个劲下滑,而且裤兜越来越烫……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将网带系在皮带上挂在腰间,散热更好,且腰部挂在的异物感也更低。

接下来结合实际的家庭使用情况说说TPCAST最让人头疼的网络问题。

通常来说,会买Vive再加TPCAST的个人用户都是Geeker玩家,他们不仅喜欢新鲜数码设备,多数还很有研究。越是懂得多,越是要求高。所以路由器通常会选择华硕或者网件的高端型号。而升级TPCAST必需要使用套装自带的路由器,这真的很为难大家……

TPCAST附带的路由器是AC1200规格,对比起发烧友们动辄AC2000+,甚至双路3000+的产品来说,完全不够看的。

关于这个问题,零镜网特地咨询了传送科技的工程师们。得知换用自己的高端路由器,在技术原理上是可以的,但涉及到路由器针对性的调试和优化,传送科技没办法为每一款路由器出一个攻略。所以干脆来了个一刀切,统一用官方调试好的,后期会不会放开DIY,目前暂时不好说。

那么,有玩家可能会想了,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路由器继续正常工作,为PC加装单独的无线网卡,让其通过无线连接互联网,有线只用于连接TPCAST?我们帮你试了试……

VIVEPORT连接上网络之后,TPCAST软件开始报错,尝试恢复Vive的无线连接。

然而这个方法还是出现了问题,成功启动TPCAST和正常连接Steam(或VIVEPORT)你只能二选一。如果选前者,那么Steam或VIVEPORT只能工作在离线模式下,下载好的单机VR内容体验不受影响。但需要互联,拥有社交或在线服务的内容(如VR影视)则不要想了……

然后说说续航

量产销售的TPCAST之所以取消了电池头挂设计,除了照顾颈子,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增加续航。头挂对电池体积和重量限制太大,6000mAh只能让TPCAST工作不到2小时。而现在20000mAh的电池,官方宣称能持续工作5小时,零镜网实测,根据温度和使用频率的不同,续航在4小时出头,到5个半小时之间。

电池网带不仅方便你悬挂电池组,还有拉紧电池和盒子,避免意外滑落导致体验中断的作用。

对个人用户来说,我们觉得这个水平是绰绰有余的,根据体验店数据,一个普通用户一次玩耍通常不会超过2小时。相比起来,使用后记得及时拔下电池才最重要,否则TPCAST套件会持续快速地消耗电量。放几个小时再玩?对不起,请换电池或重新充电……

然后充电吧,你会郁闷地发现,配套的电池不支持快充。这一点也是我们不太推荐体验店主选购的重要因素。TPCAST电池能使用5小时,但充电需要10小时左右。对体验店来说,至少需要准备3块电池,2套充电位才能满足一套TPCAST的持续使用。

其实电池价格倒是不贵,官方的直营网店标价398元/块,多买几块对商业运营也算不上压力。但关键在于TPCAST不支持热插拔,再多电池在关键时刻也不管用,还得让顾客停下来等待换电池、匹配、重启……零镜网觉得这对商业化运营来说可谓致命打击。

最后是画质

这是个比较主观的感受,而且在大多数游戏应用中,我们感觉不出有线和无线连接的差异。TPCAST宣称无线传输延迟在2ms内,并不会影响VR体验的流畅。这点我是相信的,因为在我们的长期体验中,哪怕一次偶尔的画面卡顿都没有出现过。

而且多数VR应用中,我们仔细对比过无线和有线两种连接方式的画面质量。在同一套PC硬件和相同的图形渲染设定下,大多数应用我是感受不到差异的。只有个别例外,比如the blu看大鲸鱼的体验。场景设定在比较昏暗的海底世界,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感觉有线连接时,画面的亮度更高一些。TPCAST的画面整体显得偏灰暗,而这种灰暗,会让画面丢失一些细节。

在类似这样的明亮环境中,我们感觉不出Vive的无线和有线模式在画质上有差异。

在这里,我不敢定论说TPCAST的无线传输压缩或抽样了原画质。因为从技术理论上分析,TPCAST使用的WHD无线技术的数据带宽,在理论上可以媲美HDMI 1.4有线传输标准。所以理论上说TPCAST没有降低原图画质,以节省带宽的必要。然而无线套件的工作受环境影响相对复杂,直传过程是否会出现一些不可控意外或者别的什么因素不得而知。

最要的事情,这是主观感受、这是主观感受、这是主观感受……没有设备能具体量化分析头显内的显示水平。所以我们在此贴上有线、无线状态下的两张头显世界的照片对比,各位自己做个判断吧。

(对焦困难,照片中只有小部分能完成对焦,所以我们放大了原片,方便大家比较。上图是有线连接的Vive,下图为TPCAST无线连接Vive的画面。)

给力:再也不会被线材拉回现实世界!

有句形容美女的话,叫“一白遮百丑”。意思是白皙水灵的皮肤能抵消掉相貌、五官上的小瑕疵,显得瑕不掩瑜,依旧美丽动人。

用这句话用来总结TPCAST,我觉得也很恰当。“线材将是VR设备成功的最大障碍!”,这是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2015年时就发出的感慨。虽说问题不少,但TPCAST的剪刀计划成功减掉了Vive惹人讨厌的线材,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这就是最关键的“一白”。

在此前的Vive体验中,我深刻感受过分分钟被连接线拉回现实世界的感受,多次差点被绊倒。线材的拉扯和磕碰,让我在虚拟世界中刻意压制自己的动作行为,感觉时刻处于束缚状态,俗称放不开,这种体验是很反人性的!

TPCAST将Vive升级成无线连接后,我想这组肆意妄为的后空翻打怪体验动图,最能表达它带给我们的自由是多么美好。

零镜点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去年底发布,到今年二季度末才开始正式批量发货,我们很想说TPCAST,你迟到了!半年,在别的行业也许是发货前很正常的准备时间,但在分秒必争的VR发展初期,我们很难预估这段时间对TPCAST带来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TPCAST能更早,甚至是和Vive一同发布,那么Vive的销量很可能将因自由的无线体验而大幅提高。

但在Vive面临滞销,且各种inside-out设备即将面世的当下,无线加持的情怀也难以挽回Vive整体产品力的不足。

没有线材的束缚,手端定位枪模时,打怪确实畅快,这种体验是我们想要的。

公正地说,TPCAST并没有做错什么,与之相反,我们认为能将VR无线化是传送科技为整个VR行业添砖加瓦的贡献。可惜的是,当前VR硬件依旧太贵,而且长时间无法完成拥有质变的换代,导致体验没能如我们预期那样的递增。

更糟糕的是软件开发的严重滞后,从应用层面上拖了VR的后腿,让它变成了一个DEMO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玩无可玩、用不知如何用的尴尬产品。而这一切显然不是传送科技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解决的行业问题。

在此情况下,就算具备“再也不会被线材拉回现实世界”这个优势,TPCAST也会显得很鸡肋。虚拟世界不够美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留在里面?不被线材拉回,用户主动退出VR世界,其实才是更值得全行业反思的问题。

无线是大势所趋,而传送科技的机会未必是TPCAST Vive!

在此前专访传送科技时,零镜网已经从传送科技CTO周朝晖先生那里获知,传送科技的无线产品并没有Vive独占的特性,为其他产品匹配的标准无线套件其实已经在路上。我们相信无线是大趋势,但TPCAST Vive或许不是那个期待中的爆款。

就目前来说,零镜网更看好微软的MR计划。比如下半年预计大规模上市的5大家Win MR设备,若能像微软宣称的那样具备inside-out定位技术和2000元左右的低廉价格,硬件竞争力将大增。再凭借微软的号召力,或许能促进VR内容快速爆发。届时,传送科技或许能因此受益,因为这些MR设备或许需要一款TPCAST for MR来帮助它会打造极致体验。MR成为爆款,那么TPCAST for MR应该就是个爆款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