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医疗领域早有布局的科大讯飞与全国最大制药企业广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看似科大讯飞在医疗领域的深耕,但从医院到医药的转变过程,却引人深思:科大讯飞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铺往医院的三个赛道
在接受采访和对外宣传中,科大讯飞都会强调两个词“平台+赛道”。除了将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平台开放给外部创业者和合作伙伴,科大讯飞在教育、公检法、医疗等赛道均在深耕。
科大讯飞医疗领域的赛道,基本分为医疗+智能语音、医疗+智能影像诊断和智能辅助诊疗。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鹿晓亮曾表示,讯飞的语音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国5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并探索语音转录文字形成结构化的电子病例;在医疗影像方面,科大讯飞尝试联合医疗机构和政府一起推动;辅助治疗方面,由于需要学习教科书、文献、病历等文字材料,难度更大进展也更缓慢。
医疗领域的三条赛道,基本表明了科大讯飞切入医疗的方向与领域。在3月份加入科大讯飞后,现任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陶晓东表示,加盟后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均在梳理科大讯飞医疗产品的定位和用户人群。并最终得出产品面向的主要用户是医院、政府、医生和病人。其中,又以医生为首,医院为次。直到医院项目做得足够好,才会延伸至政府和个人(病人)。
因此,科大讯飞切入医疗,往往伴随着与医院签订相关战略,建立研究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医疗研究和临床方面的应用。直到今年8月20日,科大讯飞与安徽省立医院宣布共建“安徽省立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这时,科大讯飞才建立起全国第一家智慧医院。
科大讯飞所尝试的,是“让人工智能学习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专家知识,县城、社区医生看病的时候,系统在旁边听,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并在后台调用相关的数据和知识用于医生的在线问诊,当医生听完病人的病情以后,系统会自动给医生两个参考,第一是提醒类似这样的案例和情况,协和或者中国医学科学这些顶尖医院的医生是怎么看的,第二是周边区域的人最近是怎么看的,防止有流行病,医生开处方之前,机器会自动给他一个处方,在医生最终开方之前来确认”。
也因此,在今年8月26日-27日,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监管下参加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测试,由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全程公证。但很难想象,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形下,面向医院、医生的科大讯飞会突然跨界,打造“医药+智能”。
医院到医药,医生到个人?
科大讯飞为何选择这个时间与全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合作?他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欧美语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科大讯飞来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早在2011年左右开始进行探索。但鉴于技术的不够成熟以及国内的不够普及,最终搁浅。在2015年技术成熟之时,科大讯飞再次进军医疗领域。但直到2017年4月18日,科大讯飞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签署框架协议时,其智慧医疗相关技术,如口腔科语音电子病历系统,才正式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落地使用。
而其竞争对手,如云知声,却早在2016年便开始在协和医院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导诊系统、语音识别技术电子病历系统,且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率已高达95%以上。科大讯飞的动作太慢,导致其面临与“隐形第一”竞争的局面。但此刻,科大讯飞进军医药行业,却来得比他人早,本身可视为医疗领域延伸的医药行业,对于科大讯飞布局医疗领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但除了应对竞争外,科大讯飞与广药集团的合作是否意味着战略转向,从医生迈向个人?广药集团作为制药企业为人所熟知,但商贸物流配送以及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也是其部分。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人工智能医院、智慧医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客服系统、智能营销、智能终端及品牌联动六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依托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和万物互联大数据,双方将开展智能营销活动,并合作开发电商智能客服系统,在终端药店设立智能咨询终端,以提高一体化服务水平。”这也意味着科大讯飞在医药行业的布局形成。而双方将联手打造人工智能在线诊疗平台,通过医疗质检和提供一线医疗服务,让市民在家享受最顶尖的医生咨询和相关服务。
显然,尽管服务最终被提供给消费者,科大讯飞此举应对的仍旧是B端广药集团。陶晓东曾表示“面向病人这端的产品,现在还没有想的特别清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也都看到互联网医疗前段时间挺热,这些互联网医疗产品相对更 To C,但具体解决了多少问题,还有待商榷,所以我们的To C产品还处于摸索状态。”如此看来,布局以及产品应用的落地更符合此举的意义。
零镜观点
虽然同是医疗行业,医院与医药显然是不同的。基于“人工智能+医疗”的共识,在旁人不以为意的时候,科大讯飞已经完成了从广药集团到人工智能医院的完整布局。至于医疗领域使用AI的先行者,或许需要考虑一下科大讯飞接下来的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