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软件中的个人隐私泄露? 至少这几个软件没问题

9月24日,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4日发布对首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评审结果,由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对 微信、新浪微博、淘宝网、京东商城、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出行、航旅纵横、携程网等10 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内容等、展示方式和征得用户同意方式等进行综合评判。

为何是这十个产品呢?

这十款产品用户数量大、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得以首批参与测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隐私条款。

隐私条款到底是霸王条款还是对我们的保护条款

隐私条款是企业收集、处理、使用用户信息的公开声明。然而,诸如“为改进服务,我们需要收集、分析您使用手机的情况,并可能与第三方共享等”语焉不详、棱模两可的条款内容比比皆是,让人不明就里:要改进什么服务、收集哪些信息、将共享给哪些第三方?

而近年来,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滥用以及非法交易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严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

调查发现,一些网络服务没有给用户提供更正、删除其个人信息的途径,不给用户提供撤回授权、关闭权限、注销账户的方式。因此,有的网络服务用户一旦注册了,再也无法注销。

这种协议实际上是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迫”用户同意,导致的结果是用户提供授权后“覆水难收”,这样的“霸王条款”将会危害用户信息安全。

多少用户会认真了解隐私条款?

隐私条款是用户了解企业如何采集收集个人信息的一个主要窗口,同时也是用户行使个人信息控制权的一个主渠道。

用微信聊天、淘宝购物、百度地图导航……当享受网络产品和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或许并未阅读或读懂它们的隐私条款,对其如何收集、使用和转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并不清楚,甚至会遭遇“霸王条款”。

互联网时代用户希望“我的信息我做主”,网络产品和服务企业收集了用户哪些信息、如何保存使用、如何转让等,必须给用户一本“明白账”。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过程中,要认真了解隐私政策,这也是事后主张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

评审之后是否有所改进?

经过整改和评审,10 款产品和服务均做到明示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并征求用户的明确授权。其中,8 款产品和服务做到了向用户主动提示、并提供更多选择权。例如运用增强式告知、即时提示等方式,在注册、使用环节引导用户阅读、了解隐私条款的核心内容;主动区分核心功能和附加功能供用户选择。

评审结果特别指出,微信、淘宝网、支付宝、滴滴出行、京东商城等5款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以上功能基础上,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在线“一站式”撤回和关闭授权,在线访问,删除个人信息,在线注销帐户等功能。

据悉,支付宝和微信等均通过弹窗展示隐私条款重点内容及收集信息类型。滴滴出行细化了获取用户信息的具体内容及对应的产品功能,并允许用户做出选择。航旅纵横、京东商城等给用户撤回同意、删除个人信息、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权利。百度地图可以选择记录“打开地图时的位置”“导航结束时的位置”,也可以“清空所有足迹”。

最后小编为大家献上个人信息保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