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官方宣布,已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真真正正实现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以前的仓库分拣员就这么失业了?
在谈仓库分拣员失业时,我们不妨先看看京东无人仓是怎么运行的
此次亮相的京东无人仓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仓储楼群中,是上海亚洲一号整体规划中的第三期项目,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物流中心主体由收货、存储、订单拣选、包装四个作业系统组成,存储系统由8组穿梭车立库系统组成,可同时存储商品6万箱。
京东在无人仓储系统中运用了包装材料的算法推荐,可以实现全自动体积适应性包装。简单来说,京东物流的仓内打包环节中,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纸箱,有了系统的推荐和全自动打包系统,大大缓解了包装过度和纸箱破损的问题。
京东无人仓配备了多种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机器人,应用在入库装箱、拣货、混合码垛、分拣机器人供包4个场景下,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依据系统指令处理订单,还可以完成自动避让、路径优化等工作。
分拣场内,京东引进了3种不同型号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执行任务;在5个场景内,京东分别使用了2D视觉识别、3D视觉识别、以及由视觉技术与红外测距组成的2.5D视觉技术,为这些智能机器人安装了“眼睛”实现了机器与环境的主动交互。所有环节均无人员参与。
仓库分拣作为传统人力集中的工作场景消耗的人力非常大,人工智能出现在该领域就像当年工业革命,出现了织布机、蒸汽机等等,很多东西都是批量工厂大规模生产,人类失业了吗?
京东无人物流仓储让仓库分拣员真的失业了?
AI(人工智能)无疑是计算机技术的终极梦想,也是对人计算能力的终极延伸。问题是,人们对 AI 时代的想象,并不都是乐观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悲观的。在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是尚未发生,而是已经出现,京东分拣员失业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况。
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机器代替人,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开始,到复杂的运算,乃至更高级的脑力劳动,都有可能被机器代替。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技术的发展是好事,但同时也必须要做好应对“人没事干了”的问题,当人没事干了,就意味着不能赚钱,意味着生存要面临挑战。
英国科学协会的调查显示,1/3的人认为,在未来100年中,人工智能的崛起将会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60%的受访者担心机器人将导致未来10年人类可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少。人们猜测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中,失业只是最普通的一种,比失业更可怕的景象比比皆是。
相对于人们对于AI(人工智能)的恐惧而言,被替代的人将向何处去?
人工智能的去人力化的背后其实是有人的,只不过这些人融入到人工智能产业背后的支撑中去了,人工智能工具和商品生产都需要人去提供技术规范和参数需求,做到以人为本的满足人和其他生命体的需求。
在过去很多年,我们的社会有一种惯性,即以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就业,一个大企业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情况不再如此。一个大企业需要生产能力,几条大生产线就能提供,而每条生产线上,可能就需要几个操作者。也就是说,投资大企业,已经不能一下子提供大量的岗位。
新技术使得有些岗位消失了,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常常会对就业者的素质有更高的需求,劳动者可能短时间内达不到,但它会促进劳动供给向这个方向发展,经过一定的时间,人们的素质提高,自然就能满足新技术产生后的就业需要。
零镜观点:
在人工智能体系里,产业一词未必会是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最精准的资源分配,才是这个体系的方向。人的需求不能无限制放大也不能无底线压缩,在人需求合理基本面的基础上运行这一体系,逐步随人类科技发展,提升体系的更高水平,满足需求基本面的更高要求。
未来很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是大势所趋之,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衍生了很多弊端。福祸相依、利弊相伴这也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当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时,我们应该深思的是如何生存。谁都做不到让所有人的各个方面都在同一水平线,所以有人抱怨,有人赞同。小编在这里不做评价,不知各位如何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