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则体育馆惊现鲸鱼飞跃一幕的视频疯传朋友圈,并由此引出了一个名声大噪的公司——Magic Leap。它只是一个创业公司,却在近期获得了数亿美元巨额投资,声势上大有超越HoloLens的感觉。相比微软,Magic Leap的Demo确实更震撼人心,然而却少有人能道出它为何能如此震撼……
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DEMO,相比于那些带着头显、画面粗糙、场景狭小的各种VR演示来说,Magic Leap的这个演示视频显示的场景非常开阔,偌大的体育场内,巨大的鲸鱼飞跃。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就像大海上亲睹一样逼真,而且围观人群根本没有“眼镜”这种标配配件。
然而,经过分析,我觉得必须义正言辞的告诉大家,这视频绝B是假的。我毫不怀疑以后的技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就现在来说,这绝对只是个展示概念效果的东西。当然,也由此抛出了Magic Leap的最大核心价值——逼真的视觉叠加效果。用官方的话来说叫做Cinematic Reality(大意是电影级的逼真)。
真实的效果其实是这样……
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纠结于向各位看官展示如何辨识此视频的真伪。与之相比,还不如直接向你展示更真实的DEMO,带你看看真实的情况大概能做到什么样子,再来简单评说。
以上视频是Magic Leap继鲸鱼飞跃之后,展示的另一段演示视频。官方特别声明这一次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拍摄,没有任何后期处理和特效合成的直出短片。好吧,这里就已经在暗示之前的DEMO可能有后期了,而这一次估计是将摄像机置于眼镜设备后的真实拍摄,甚至是眼镜自带的录像功能。
我们注意其中几个关键场景:
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说:这段视频非常接地气,Magic Leap通过自己的技术,将我们以往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那一堆功能,从小小的手机屏幕搬到了整个空间中来展示。功能并不前卫,但登山攻略、水母游走等视觉效果却是次世代的无疑。然而这和之前微软展示的HoloLens有什么区别,不都是AR眼镜么?
AR还是MR?与HoloLens不同在哪?
在真实场景上叠加虚拟景物,并与之交互,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心目中移动VR的终极形态。当然也由此引入了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两个概念,与传统VR完全沉浸在虚幻世界最大的不同是这些产品能看到现实世界,虚拟也是建立在现实之上。在我看来,MR概念很多时候已经包含了AR,无论是HoloLens还是Magic Leap,相信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要你分不清“虚”、“实”,都应该被包含在MR概念中。从技术原理上讲,无论是HoloLens还是Magic Leap,都可以简单划分成两个部分:
1.对现实世界的测绘(Perception);
2.一个便携的、可以呈现虚拟影像的设备(Display)。
两者当前都基于空间感知定位,而Magic Leap相比HoloLens最大的不同就是Display。有人说Magic Leap研发的是全息显示技术,而我则更想将它称为基于光场的视网膜投影。
真正的黑科技:虚拟视网膜显示
在开始我们的揭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看另一段Magic Leap的演示视频,一眼看上去它并不惊艳,但却隐藏着Magic Leap相对与HoloLens的核心竞争力,说它为真正的黑科技亦不为过:
仔细看着个视频,你会发现两个关键点:
1.物体遮挡效果的高水准还原;
2.使用者可以主动选择性聚焦。
我们能看到这张GIF图比较清楚地展示了Magic Leap的一大特色——极佳的空间遮蔽效果。无论是位置关系还是边缘的清晰度(抗锯齿),误差都非常小,反正我是没看出哪里不对。
另外,再看这张GIF图,我们能看到捕捉“地球”的过程有一段明显的虚焦。这是因为摄像机不能像人眼一样,能精确、快速的调整焦点到我们想看的主体。但这充分说明一件事,Magic Leap设备构建的虚拟物体是个全面的4维光场,而非全是实相。看那那实、焦点外自然虚化,就和真实物体一样自然,而当前包括HoloLens在内的其他设备呈现的虚拟物体都是实相,这就是它和HoloLens的最大区别。
核心:基于四维光场的虚拟视网膜显示
这里,请允许我忽略各种冗长、繁多的技术介绍(我会告诉你这其中涉及到光纤扫描、光栅控制设计、光子光场芯片、激光二极管等等一大堆深奥内容吗?So……此处省略数万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以上关键词),只从关键原理和不同于当前其他产品的特色上去简单介绍,否则我估计本文会生涩、冗长到让你头疼。
与Magic Leap之相比,大家都知道HoloLens的显示技术是基于全息光波导光学的,产生深度的方法只有双眼视差,越近的物体,你两眼看到的图形差别越大。但这样的方法无法照顾到深度,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的虚拟物体原本应该距离我们很近了,可是屏幕却在焦点之后。反之亦然,都会让我们的大脑莫名其妙。
再有一个,我们在观察真实物体时,每个物体表面都会因为反射、折射各种光源,产生一个光“场”。这个光场反馈进人眼之后,再结合我们的双眼定位就能形成不同的深度信息。而HoloLens以及其他传统显示技术,都只能将“场”这个重要的深度信息显示在一个平面上。这就我们时常会感觉焦点混乱、远近不分甚至恶心的关键。
通过光纤投影和微镜头控制器,Magic Leap显示的每一个虚像都是基于4维光场的,且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视觉上来说,这个技术的最大优势是投射虚拟物体时,模拟了真实物体的所有视觉特性,让组合之后的图像无法区分虚拟物体和真实物体,从而建立起完美的混合现实世界。
真正的难题:设备小型化的尴尬
Magic Leap的愿景是做一个类似于墨镜这样的便携设备,这就需要包含电池技术在内的所有配件都非常轻薄、小巧。然而其显示原理是基于光纤传导的4维光场,我们且不讨论完全遮蔽带来的可以预见的设备厚度增加,单单是图形计算要求,就不是当前移动级SoC芯片能够应付的。
难道带一个Magic Leap眼镜,还需要用户背上一个硕大的背包电脑,内装多路NVIDIA TITAN X以及大容量电池?我想这样的搭配显然违背了Magic Leap的设计初衷。
写在最后:真心不希望它只是个概念货
目前HoloLens的显示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视场(FOV)太小,大概只有40度左右,很难产生沉浸感。这样的覆辙Magic Leap显然不想重蹈,但问题是,加大视觉角度对使用光纤投影的Magic Leap来说,是个极有可能大幅提高成本、制造难度和成品体积的问题。
当前Magic Leap展示的像镜片一样的显示芯片是很小巧的,但DEMO上看视野角度明显强于HoloLens,不知道这是如何实现的,但也绝对是黑科技之一。
最新的视频已经展示了基于Magic Leap的游戏,成熟度令人称赞。
也正是因为有诸多类似的疑问,让我们觉得Magic Leap的满身黑科技几乎难以实现。与之相比HoloLens几近成品,所以也有网友调侃他俩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一个是真产品(HoloLens);
另一个是概念货(Magic Leap)。
我相信Magic Leap不会是概念货,种种消息显示它离成品上市并不遥远,甚至并不比正式零售的HoloLens晚(目前微软给出的Hololens也还是工程样品、开发者版),各位看官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