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镜评测:上阵CES展,蚁视VR套装2S究竟怎么样?

对于CES展,蚁视早已轻车熟路。2018年CES展上,蚁视亮相了Mix原型机等一系列产品。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蚁视VR套装2S,这款早于Chinajoy期间就展示过的PC VR头显,由于时间限制,相信很多人都没能细细体验。如今又上阵CES展,蚁视VR套装2S效果究竟如何?零镜网将在评测中告诉你答案。

蚁视套装2S:细节上的胜利

1.参数

对于熟悉头显的玩家来说,参数必不可少。蚁视2S符合现有头显所需的一切要素:屏幕分辨率2160*1080、90Hz刷新率、菲涅尔透镜、OLED显示屏。但如果市面上头显都能够达到或者向这个标准靠拢,蚁视2S的优势又在哪里?就参数而言,蚁视2S的出彩之处或许在于其宣称的110度近圆视场,以及inside-out追踪技术。

2.机身外观

或许很少有人会去理会包装盒中显眼的“897次尝试”,毕竟张小龙说“故意去感动一个人也是挺不尊重他的表现”。但是它却留下一个悬念:历经多次失败的尝试后,蚁视2S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从外观来看,蚁视2S头显充满吸引力。头显以黑(茶)蓝两色为主,电源开启后前部蚁视红色Logo会亮起。前部的黑色面板能够镜面似地反射前方物体。凸出的红外摄像头位于下方,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的美感。

翻转观看机身底部,给人“变形金刚”的既视感。蚁视在去年6月CES Asia上展示了蚁视二代变形金刚定制版,仅是在面板上印上变形金刚的图案,不知如今此举算不算IP的深化。形似眼睛的部分其实也有讲究,它是蚁视2S的液晶光阀部分,后面我们会继续提到。此外,底部两侧还分别隐藏着USB插口,用以连接手柄。

面部部分,蚁视在其中内置了高保真耳机,可以滑动拉出并进行位置的调整。与面部紧贴的部位,均采用皮质海绵贴合材料,可进行拆卸更换。在鼻部,用以挡光的塑料材料也可拆卸。可拆卸使得其能够满足用户清洁的需要。

蚁视2S头显机身仅4个按钮。分别位于机身左右两侧。在机身的左侧,上下按钮分别为液晶光阀的开关、电源按钮。右侧,分别为音量按钮(含静音共5档)和亮度按钮(含最低亮度共4档)。

蚁视2S的操作更为集中在手上的控制器中。由于采用红外定位,蚁视2S控制器顶端茶色的红外追踪球格外显眼。除了上下左右按钮外,蚁视2S的控制器还设有L/R键,供用户自行设定。背部的扳机键更多地相当于“确认/操作”按钮。一个细节是,蚁视控制器背部并非如前端一样光滑,而是采用弧形设计,贴合手部并增加可握持度。

作为PC VR头显,显然需要连接电脑安装。与HTC Vive复杂的操作不同,蚁视2S安装省时省力:仅需将三合一的HDMI线和USB3.0线连接至主机即可。

3.佩戴体验

从外观来看,蚁视VR 2S显得相当漂亮。实际佩戴体验又如何呢?

众所周知,影响佩戴体验的第一因素是重量以及佩戴方式。蚁视2S采用佩戴方式与Vive一样,靠头部进行支撑,这种方式显然没有以PS VR为代表的佩戴方式舒服。在重量上,由于无法拆分头显与线缆,我们一并进行了称重。由于部分线材使用过程中拖在地上,所以这并不意味真实负重,仅供参考。

线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显然也是蚁视2S要面对的,那就是束缚。自由的体验或许并不一定重要,但安全一定相当重要。诸如联想等头显采用了向上掀开头显的设计,蚁视采用的却是另一种思路:打开液晶阀门。仅需在头显按下左侧顶部液晶阀门的开关按钮,就可在不掀开头显的情形下,察看双脚周围的状况。如果需要观看前方,用户仍旧需要取下头显。

另外一个问题来自眼睛。蚁视2S允许近视用户将眼镜置入,但是无法调节瞳距、物距。此外,OLED显示屏虽然在色彩和耗能上有着优势,但也带来晶格感的问题。蚁视宣称的110近圆视场,由于欠缺测量工具无法有效测量,理论上来说呈现效果更好。但实际体验中似乎较少差异。

从VR体验的封闭性来说,蚁视2S头显做得十分出色,没有出现漏光的问题。但由于机身使用的发热,加上部分用户出汗明显,在夏天使用可能需要考虑透气性这个问题。

内容体验:美中不足

在进行内容体验前,有必要对蚁视VR大厅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蚁视VR大厅中可简单分类游戏、视频内容。游戏内容,部分来自蚁视、部分来自Steam。在蚁视大厅内点击贴有Steam标签的内容后自动会跳至Steam上,下载成功后,在蚁视大厅内也可进行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蚁视VR套装2S分为手部定位版套装和行走定位版套装,两者之间略有区别。后者较前者增加了VR定位地毯(+卡扣),可以实现空间内的自由移动,识别走动、跳跃、蹲下等动作。鉴于此,零镜网分别对二者进行了体验。

1.手部定位版套装

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问题显然是寻找到适用的内容。蚁视VR大厅内,并没有专门对该套装可用内容进行归类,但大多内容均可采用手部定位版套装进行体验。

此前,蚁视的控制手柄通常有两条小尾巴连接至头显。如今,蚁视控制手柄实现了无线传输,无需连接头显即可控制。(此外,头显本身隐藏的插口,还可连接Xbox手柄。蚁视有专门对Xbox手柄内容设置标签。)

内容体验环节,我们选择了蚁视大厅中的爱奇艺VR进行视频内容尝试。控制器的扳机按钮相当于确认键。很难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只是长时间使用观看视频头显会有发热现象,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零镜网找到了一款适合手部定位版套装的游戏内容《猎魔》。这是一款射击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使用枪支、弓箭、刀等武器攻击汹涌而来的怪物。在这款相对操作简单的游戏中,零镜网主要测试了手柄的快速移动表现,蚁视对延迟控制得还不错。

但在游戏中,有可能会出现本来在身前的怪物突然跑到身后的现象。有时会出现如下画面。

另外可能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手柄离开前方红外摄像头太远,否则控制器可能消失在画面中。当然,对于动作幅度较小的游戏来说或许并不会成为问题。

2.行走定位版套装

行走定位版套装虽然可以按照空间范围合理拆卸组装,但是至少需要保留9块定位卡扣用作连接。也就是说,定位的最小空间范围应当是四块定位地毯(+9块定位卡扣)。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类似于Vive房间规模般的移动体验了。

定位卡扣长16cm,VR地毯长60cm

或许也是意识到蚁视VR大厅内自身游戏内容过少,蚁视接入了Steam以供玩家获得更多选择。我们在体验时采用的是蚁视VR大厅内比较适合行走定位版套装的一款游戏是《重返绝境》。同样是一款射击游戏,但是由于可以移动,使得体验乐趣有所增加。但或许受限于零镜网测试环境可用空间过小,仅能小范围移动。

 

在游戏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知是否是存在Bug,在通关3局后,当使用左手柄上键+扳机键,配合上头显控制前进方向,用户似乎可以实现御空飞行。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够浮空游览全景但却无法触发游戏中机械怪物的出现。

悬空在水域上

总的来说,蚁视通过手部定位版套装和行走定位版套装对用户人群进行了划分,但蚁视并没有针对性地对游戏内容进行划分,显得美中不足。还要指出的是,蚁视似乎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容生态,并打造出了蚁币及其兑换机制。但以蚁视目前的状况来说,过少的游戏内容无法承载其生态体系。所以,零镜网看到的是,打上蚁视Logo的数十款游戏目前均可免蚁币下载。只是不知蚁视后期是否会继续投入来改善这一局面?

写在最后

对于VR头显厂商来说,微软此前宣称的299美元头显,在2017年入场显得来者不善。蚁视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仍旧选择坚持,在2017年分别推出了定价3899元的手部定位版套装2S、定价4399元的行走定位版套装2S(活动价3599/4299元)。只是不知道消费者是否还能接受这个价位?

但蚁视力图主推的显然并不是C端用户,而是B端用户。B端用户可以通过定位地毯与定位卡扣打造出大范围的移动空间,这一价格相对于现有空间定位解决方案显得更为实惠,可以说对想要打造大范围体验空间的店主十分友好了。

但是可能摆在蚁视面前的一个问题会是:在VR体验店面临洗牌之时,B端用户是否还会为此继续投入并买单?或许这并不是蚁视一家厂商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厂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愿蚁视能够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