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月活10亿!但这些国家为何不用微信?

今天,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刚过去的春节,微信(合并Wechat)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其实早在去年9月底,微信月活就已经有9.8亿。

如今,当人们感慨“我参与了一个10亿人的大工程”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微信增长乏力。在这背后,是海外市场对微信的排斥、甚至一些国家根本不用微信。

日本韩国:亚文化与Line

地缘上的优势并没有让微信在亚洲韩国、日本的市场上推进更容易一些。同样是2011年上线,当微信抢占着中国国内用户的同时,Line也在抢占着日本、韩国国内的用户。最终,二者以压倒性的优势覆盖了各自市场的全年龄层。

为何是Line而不是Wechat?这多少是个问题。被称为“日本的微信”的Line,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与微信并无太多不同。国内媒体在描述Line时可能会贴上一个标签:Line是做表情包起来的。即便LINE大中华区投资负责人何劼明确表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但多少指出了一个方向。

对于日本、韩国用户来说,Line的吸引力正是来自这些聊天表情贴图,超过250种的表情贴图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Line实现了极为成功的IP运营,官方设计的馒头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等表情包也大受欢迎,并成为了连接Line其他产品的要素。

受限于地理因素,在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更容易产生一些亚文化的东西,甚至对主流文化不屑一顾。玩自己的文化,文化生成亚文化,再死命玩亚文化,再生产亚亚文化,如此循环不已。因“表情包”而火的社交软件,多少深谙其道。作为一款外来的社交应用,Wechat则与这个市场失之交臂。

俄罗斯:被封杀的不止微信

微信在俄罗斯社交市场的占有率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十分肯定的是,微信确实在这里打下了烙印。多少还有人记得去年5月发生的俄罗斯封禁微信一事。当人们义愤填膺的时候,或许忽略了一个事实:俄罗斯封禁的不止是Wechat,还包括Line、BlackBerry Messenger等同类产品。

显然,俄罗斯并非刻意针对Wechat。他们针对的仅仅是国外的社交软件,Wechat刚好位列其中。俄罗斯封禁Wechat的理由也刻意模糊,有媒体爆料是因违反“任何通讯类产品信息必须在俄罗斯网络通信与大众传媒管理局进行登记”,也有人指出是因“没有按相关规定提交用户信息”。

相当强势的大众传媒管理局从成立的2008年开始,在8年时间内封禁了5万多个网站。最受争议莫过于其封禁了维基百科和 GitHub——前者因涉及毒品合成步骤、后者因有人分享“自杀文档”而被封。强势的大众传媒管理局要求内容服务商使用本土服务器和提交用户资料,Wechat不得不躺枪。

对于微信来说,这一问题或许十分容易解决。问题在于,原先追求隐私转而采用国外社交软件的俄罗斯民众,在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形下会如何取舍。这可能不得而知。

欧美:陌生的入局者

前腾讯国际业务海外运营总监刘翌曾于2016年对“微信国际化的那些事”作了一场演讲。曾在98个国家社交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微信,最终却落得只本土范围内持续保持着第一的光景。多少表明着微信存在着局限性。

在全球领先的数据统计互联网网站Statista官网上,即时通讯类社交软件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多少可以拿来做个对比。早在去年4月份,Facebook Messenger月活跃用户数就已突破12亿,WhatsApp更是在去年年底突破了15亿大关。微信虽然突破了10亿大关,但与之相比显然远远落后。我们不得不提到刘翌,在演讲中,他曾将同时起步的WhatsApp与Wechat进行了对比。当Wechat持续低迷的时候,WhatsApp却完成了质的飞跃。究其原因,可能是“微信太重了”。作为即时通讯类工具,作为核心的要素应当是便捷。出自中国的WeChat在依照中国人隐私保护的逻辑做事,却导致了败北。当然,WhatsApp也有其他优势,Wechat作为一个不熟水土的即时类通讯软件,显得太重了。此外,如果仅仅将微信视为一款即时通讯类软件似乎会有些许偏差。毕竟朋友圈、附近的人、摇一摇等主打的仍旧是社交。但微信的社交,在西方似乎有点水土不服。打造了社交网络的扎克伯格,在这一基础上打造了一款通讯工具Facebook Messenger。就如微信最初由QQ导入一样,Facebook Messenger也由Facebook实现了引流。与社交巨头争夺被牢牢把控的市场,无疑遭致失败。何况,在2014年时,Facebook还以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

写在最后

微信确实跨出了国门。但是离成为一款成功的国际化产品似乎仍有一定距离。毕竟在国人眼中,所谓的国际化,导向的应该是发育成熟的欧美市场,而不单单是东南亚。海外市场不用甚至排斥微信,将让微信国际化的道路走得更加困难。马化腾曾在2013年无限憧憬地表示,微信“可能是腾讯这辈子唯一能够国际化成功的产品”。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