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多米音乐黯然退场、网易云音乐开心到炸裂

多米音乐APP内已无法正常使用搜索功能

3月,初春阳光的出现让网易云音乐开心到炸裂。但同样立足音乐市场的多米音乐,却在3月(或许更早)迎来了一场倒春寒。但没有人会感到意外,音乐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只是没人想到第一个倒下的会是曾宣称拥有数亿用户的多米音乐,也没人想到事情发生得如此之快。

音乐市场:挡不住的进军

人们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了动辄几十亿收入的电影市场,却很少有人真正将目光投向了同属娱乐的音乐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没有竞争、没有活力。单从2011年到2016年,唱片公司在中国的收益几乎就增加了三倍。这多少表明了整个市场的潜力。

而这部分收益增长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在线音乐市场的增长。中国的消费者在使用在线音乐软件的同时,也渐渐习惯起了为正版数字音乐内容付费。为了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在线音乐市场的份额,各大音乐厂商在过去的几年内在这个市场内掀起了一阵阵的血雨腥风。

图自澎湃新闻

拥有庞大体量的巨头BAT率先在音乐市场开启了整合模式。2015年3月,阿里率先将旗下虾米音乐、阿里星球(原天天动听)业务合并组建起阿里音乐。当年12月,百度将百度音乐与太合音乐业务进行合并。2016年7月,腾讯旗下QQ音乐与CMC(中国音乐集团)旗下酷我、酷狗音乐合并,并在去年1月正式将其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早在巨头致力于整合之前,这个市场就诞生了一批入局者。网易早于2013年4月推出网易云音乐,并在随后一步步提高着自己的市场份额。更早成立的多米音乐,甚至在创建初便选择了切入移动端,并因在2016年9月获得新三板挂牌函,成为了“国内音乐第一股”。但谁也没想到,最先倒下的也是“国内音乐第一股”。

版权争夺战下版权费应声而起

随着“内容为王”概念的出现,以及国内对正版版权的越加重视,在线音乐厂商逐渐意识到了版权的重要性。于是,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版权成为了在线音乐厂商无坚不摧的利器。

一方面,以2014年网易云音乐起诉酷狗涉嫌侵权播放歌曲为例,在线音乐厂商以版权为武器捍卫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并置对手于不利。国家版权局也在2015年7月要求网络服务商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希望借此推动建立良好的网络音乐版权秩序和运营生态。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一部分,各大内容厂商纷纷通过收购音乐版权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壁垒。比如此前要听到李宗盛的歌曲,就只能选择阿里音乐。这在进一步推动版权费用水涨船高时,也增添了用户的负担,用户不得不安装多个APP并在多个APP间切换使用。

这场版权争夺战争到底有多激烈?从2017年6月高晓松(原阿里巴巴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的谈话中或许可以明白:“今年的版权比去年涨了5倍以上,这样下去只要还剩2家版权还会以最疯狂的速度在涨,最后应该会形成联合性一家。”

独家版权有解,资金待解

因为版权问题,网易云音乐在8月份不得不下架大量音乐作品。随后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合作的消息传来,一时之间“网易云音乐要凉”的说法遍布网络。

事实上,彼时的网易云音乐并不缺钱。在4月时,网易云音乐曾宣布获得了A轮7.5亿融资。但在5月份,在与腾讯、阿里、百度共同争夺环球音乐三年独家版权时,还是输给了腾讯。腾讯也并不好受,为此付出的价格几乎比早前出价高出整整十倍。这多少有点吊诡。我们试图证明的是“独家音乐版权”出现了问题,但落脚到最后却变成了钱的问题。事实上,正是因为对独家版权的争夺,才导致了版权费用的水涨船高。只要这一问题不得解决,最终便会如高晓松所言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所幸的是国家版权局介入,要求各大在线音乐厂商避免采购独家音乐版权。网易云音乐似乎成为了这一政策最大的受益者。2月,腾讯音乐宣布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互授协议;3月,阿里音乐宣布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互授协议。显然,独家版权可能再也不会是摆在音乐厂商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它已经让位于在线音乐厂商手中拥有的资金充不充足。

写在最后

多米音乐的倒下有自己的原因,除了自身的音乐版权建设存在问题外,此外还面临连续多年亏损无法盈利的问题。但多米音乐的倒下仍旧预示着音乐市场第二梯队的处境不妙。随着国家版权局的介入,以及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互授版权,“独家音乐版权”的采购或将成为历史。音乐市场已然进入了下半场,比拼的可能不再仅仅是手中拥有的资金,还有变现的商业模式。但对消费者来说,或许简单得多,终于可以使用一款软件“无缝”听歌了。现在,你又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你在使用的那款听歌软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