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金融到新世相营销 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者是怎样收割韭菜的!

互联网收割韭菜之裂变 从互联网金融到大数据杀熟再到新世相营销

19日,一张带有新世相的创始人张伟的海报《新世相营销课——十大爆款复盘》刷遍朋友圈,卖点是张伟的首次公开复盘。看到这张海报的第一眼小编想到的就是网易公开课,但新世相这波比网易操作的溜啊!采用分销模式,不限下线,据统计截至微信官方封号,累计购买用户近十万。至于被封号的原因则是涉嫌传销性质的营销。有网友就表示:能顺带把拼多多也屏蔽了吗?朋友圈已经没法看了!

新世相这波营销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路径则是对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将传销模式搬到了互联网上。轻轻松松达到了营销的效果,还赚一波钱。而新世相的营销只是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者收割韭菜的冰山一角,从互联网金融到大数据杀熟,无一不是在用互联网的聚合和裂变效应来收割韭菜。

互联网金融是怎样收割韭菜

目前,凡是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想办法和金融沾边,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等无拥有自家的金融牌照,而这些都不是小编今天要说的重点。

前几年蛮火爆的互联网金融P2P,讲道理这个行业是不错,不过在传入国内之后就感觉变味了,莫名的成为了骗子的代名词,介绍拉人头赚钱、注册赚钱、入金赚钱等花样层出不穷。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有钱任性也大大的刺激了羊毛大军,有组织、有规模的羊毛大军席卷着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现在所谓的P2P公司那么多,下边主要说一下关于P2P的几种常用话术以及一些基本忽悠人的方式。

P2P一般给客户至少15%一年,否则就拿不到资金的,再加上员工提成,公司高管工资提成,至少还得5%以上才够成本。然后是担保公司的分成,如果P2P公司想要赚钱,贷出去的资金成本至少在25%以上。试问有几家公司的年利润能够达到25%以上?企业还不起钱,P2P公司资金链一断,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大部分公司风险控制基本弱到可怕,原因很简单的,开公司是为了什么,肯定是赚钱,风险控制意味着少赚钱,圈了一大笔钱直接跑路才是最赚得。

而且大部分公司注册资金都是经过包装的,说注册多少多少1亿2亿的,不过了解的都知道注册资金分为实缴和虚缴。然后业务员会说项目包括借款人资质如何如何,从业务上来讲,这个叫包装,把产品包装的好一点;在融资前,企业还会与它们亲切携手,引狼入室薅自己的羊毛,从而迅速拉升注册用户数和用户投资额,给投资人好看。

其实,老百姓要的东西很简单:首先,流动性高,随时投入随时取出;其次,收益性比银行要高稍,如果再微高点跟得上通货膨胀那就更好;最后,安全,自己投入的资金必须百分之百的保障。坦白地讲这三点其实在大部分的投资品中,只有很少部分能够符合。而互联网金融P2P的骗局也是钻了这个空子,让不明就里的大众被狠狠的割了一波韭菜。

大数据是怎样收割韭菜

除了类似互联网金融收割韭菜,崛起的大数据也开始杀熟了;最近就有媒体和网友爆出电影、外卖、电商、酒店、机票等互联网平台价格存在波动。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苹果手机用户看到的要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一个用户第二次看到的要比第一次看到的贵,这就是互联网的“大数据杀熟”。

昨日,小编就和同事们试了一下购买电影票,分别在猫眼、淘票票、影院公众号、影院官方APP四个平台上进行买票操作,发现同一家影院同一场次的电影票猫眼要比淘淘票贵5元左右,影院公众号又要比影院官方APP贵3元左右,对比下来反而是在影院的官方APP上买票最便宜。小编经常使用淘淘票买票,没想到也被收割了一波韭菜。

很多网友也纷纷反映,有网友反映自己在互联网某平台上预定酒店,自己查到的价格要比同时查到的贵了近100元左右。还有网友反映自己和室友使用滴滴打车回家同一路线室友竟比自己贵了七八块左右,室友使用的是苹果手机,而她本人使用的是安卓手机。

实际上,“大数据杀熟”亚马逊网站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差别定价试验。亚马逊先是选择68种DVD碟片进行动态定价,然后根据对潜在客户的统计资料、购物历史、上网行为以及上网使用的软件系统等确定不同的报价。其中有一张“泰特斯”碟片对该碟片表现出兴趣的老顾客报价为26.24美元,而对新顾客的报价则为22.74美元。通过这一定价策略,亚马逊提高了销售的毛利率。

对于上述的种种现象,很多用户表达出了不满,大数据本是为了帮助大家做决策,优化消费体验的,而相关互联网企业却利用大数据来为用户贴标签,为消费者的每一次行为贴一个数据标签,比我们自己都了解自己的每次消费行为,然后利用这些标签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去谋取价格歧视下的利益,以实现在大数据下精准割韭菜的目的。

网易、新世相 传销式内容分销是怎样收割韭菜

知识付费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从罗正宇的逻辑思维到网易付费课程推广再到新世相传销式推广;虽然都是打着知识付费的名义,但对比罗正宇的逻辑思维;网易把知识付费做成了知识微商,增加了二级分销;新世相把知识付费做成了传销,不设下线,逼格LOW了很多。

1月中旬,网易云课堂联合荔枝微课推出2018开年大课《网易运营方法论》原价199元,促销价只要39.9元,24小时内卖出了13万份;同时只要有人购买了经由你分享的二维码课程,你就会获得课程60%的返价(一级分销),二级分销也能获得30%的返价。这时候朋友圈好像活过来了一样,大家开始知道原来邀请好友付费听课是有钱赚的。

再看看新世相的营销课程,当你购买了课程后马上可以获得一个个性二维码的独家海报。当你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后,有人通过你的二维码购买后,你将获得40%的课程款(可提现),如果你的购买人还有下线,那么你任然可以获得10%的收益,同时人数每增加一万课程涨价5元。

简单来讲就是你花钱获得听课资格和邀请资格,你就可以去邀请你的同学来付费,你从中获取一定的奖励。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开始疯狂的付费和转发,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传销中的拉人头。这种传销式做法确实令人反感,感觉好好的一门课程都变味了。

新世相的活动刚被封,朋友圈的知识微商就借此模式一心的方式出现了,玩法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网赚套路,邀请好友听课赚佣金+奖金,是不是有种宰熟的意思?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来取经的人,但要是指望听一次别人的经验就能成功未免有点天方夜谭了。不过,从新世相营销课程来看结合传销元素的网赚模式又开始显露庐山真面目。

写在最后

走过最长路,就是互联网的套路,越来越多的人不去饭店吃饭,不去柜台问票价,变得越来越懒,想着一场投资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还想着听一节课以期一夜暴富之梦,亦或是跟风分发内容挣钱,而被互联网割韭菜的恰恰是这帮人;在互联网上的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壁垒的行业里,这样割韭菜的方式只会越演越烈。一个新世相倒下了,可能千千万万个新世相又会站起来!腾讯或许总是被用户骂,但我这一次也不得不力挺微信的做法。你对于利用互联网割韭菜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