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面前AI企业只能装孙子?有人强势,有人暧昧

对于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创企来说,研发、商业模式的落地探索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企业,也经不住一捆一捆地烧钱。融资成为了诸多人工智能企业耐以发展的关键因素。有趣的是,在面对资本时,人工智能企业的CEO们却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旷视科技: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

商汤科技融资6亿美元打破的AI领域融资记录,先前是由旷视科技在去年10月创下的。当时,旷视科技以4.6亿美元的融资额引得大众瞩目。巧合的是,旷视科技当时也打破了AI领域的单轮融资记录,这一记录恰好是商汤科技创下的。资本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在头部人工智能企业登场。

旷视科技CEO印奇在谈及这笔融资时,表示“其实公司不需要那么多钱,融资的意义在于证明旷视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以及能树立行业更正确的评价标准。”如果按字面理解,“依靠融资额来证明其领导地位”,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但似乎不能排除的是,旷视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认为超额的融资是理所应当的嘉奖。

但问题恰好在于“超额”的部分。“超额”可能意味着并不在计划内。对于创业初期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可能时常遭遇这样的状况。远在硅谷的一批初创企业,早就意识到了类似的问题,最终作出拼死不融资的决定。因为超额融资可能导致企业估值过高,再融资估值可能下降。部分公司甚至不得不因融资被迫同意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

云从科技:有些钱宁可不赚

图像识别行业中,周曦创建的云从科技一直被视为“国家队”。这与其背后大股东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多少有些关系。在去年11月,云从科技宣布完成25亿元融资,其中20亿都来自广州市政府的资金支持。这也多少证实了这一说法。

云从科技在随后发展过程中陆续拿下了海通证券、西安银行、中国建行等多家银行订单,以及广东省公安厅等机构的订单。可能因为“国家队”的背景,也可能是因为其行业客户银行、公安的特性(涉及到公民身份与国家安全),让周曦意识到了在面对资本时需要有所选择。

也是在创立之初,当时很多国际资本都试图对云从科技进行投资,但在面对掌握数千亿美元资金的国际资本时,有望拓展自己的业务时,周曦却拒绝了,因为“有些钱宁可不赚。”这多少代表了另一类企业面对融资的态度:有选择的接受。有时明星资本的进入到来的可能不是“星光”,而是诅咒。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但又有多少企业真正意识到了呢?

商汤科技:没有任何条件可谈

人工智能企业对待投资的态度,很可能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商汤科技才冒出来的2014年,AI产业还是冷门,人们很难确定AI技术是否有着商业价值。IDG资本投入的数千万美元多少是有点冒险的举动。

商汤科技CEO徐立一开始就想构建自己的框架而不是依赖谷歌现成的开源框架,对于资本来说无异于烧钱。因此,“投资人就曾经警告,如果一直做原创,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资本施加的压力被徐立顶住了。虽然徐立后来被证实是正确的,但要不是因为投资人继续引进资金介入,很可能商汤科技看不到人工智能开花结果的那天。

但此一时彼一时。在依靠资本存活发育后,面对新一轮融资,商汤科技多少有所不同。网传,商汤科技6亿美元的新融资存在着与投资方的对赌协议,却遭到徐立否定。“跟商汤谈投资的投资人,没有任何条件可谈。一定是以商汤公司利益为主;一定是以如何让我们这么一个团队,掌握公司控制力和管理能力为主;一定是以未来能够做大为主。”

这与商汤科技逐步发展成为头部企业有关。在过去的3年里,商汤科技营收平均每年增长400%,并且2017年时商汤科技实现了盈利,预期2018年营收将达数十亿元。度过依靠融资续命的阶段后,商汤科技有了更多的实力与底气对资本进行选择,而不是被资本挑选。这种态度的诞生,多少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起来的一个注脚。

写在最后

旷视、云从、商汤等等一众人工智能企业在面对融资时态度迥然有别。除了与企业本身有关,还和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人工智能企业一再刷新的融资额度,并不排除存在泡沫的可能。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从侧面反映出的人工智能行业本身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当初仅停留在棋盘上的人工智能相比,今天人们可能在生活中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存在。你今天遇见人工智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