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ID是一种倒退,远不如指纹解锁?那是因为你没看到

锤子科技罗永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脸识别我认为是倒退,是不应该发生的,至少不应该用于解锁,因为用于解锁不如指纹”。随后他更是表示,因为苹果走弯路所以大家跟着走导致了今年的局面,“是非常遗憾的”。但Face ID真的是一种倒退,真的远远不如指纹解锁吗?Face ID背后又是什么?

Face ID面部解锁不如指纹?

罗永浩声称苹果是走上了弯路。甚至“领先的企业越做越差,尾随的企业越抄越不要脸”。面部解锁在罗永浩看来不过就是“苹果给了这个潮流”罢了,尾随的企业一窝蜂地汹涌而上,但它或许算不上是真正的潮流。事实上,苹果针对换用Face ID早早就做出了回应。

还是在去年iPhone X发布会上,苹果就表示,Touch ID被破解概率为五万分之一,而Face ID破解成功率仅仅只有百万分之一。从安全性来说,面部解锁的Face ID显然是高于Touch ID的。而出于指纹识别模组多少影响手机外观。在追求屏占比的当下,苹果显然也不能再像以前一般使用指纹识别模组了。

选用Face ID面部解锁,多少可以解决指纹识别模组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在夏天出汗或者其他手湿的情形下,指纹解锁通常会以失败告终。面部解锁从应用逻辑上也是通顺的:在使用手机时,往往会注视屏幕。注视即解锁,这一过程并不会相较于指纹解锁增加操作步骤。唯一的缺陷在于:需要使手机与人脸保持一定距离。这使得夜间躺在床上使用手机的用户增加了负担,但据说iOS12测试版已经实现了侧躺解锁的功能。

另一个问题是最初选择指纹解锁的苹果,为什么没有选择发展出来的屏下指纹解锁,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Face ID面部解锁?与通过指纹识别模组可以通过触感触碰实现解锁不同,屏下指纹解锁需要在手机屏幕找到解锁位置:有时可能需要点击两次才能实现解锁。这让操作步骤无疑变得更为繁琐。

厂商似乎也在不断改进中。早在今年2月,就有媒体曝出vivo可能正在开发半屏屏下指纹识别的新技术。即不再需要在固定区域录入指纹进行解锁,而是在半屏内任意位置进行解锁操作。但这也多少表明屏下指纹识别目前仍旧是尚未成熟的技术,与之相比,面部解锁的方式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国内厂商倒可能走了弯路

罗永浩十分确定地表示,“行业巨头走弯路大家都跟着走,导致了今年这个局面,是非常遗憾的。”这或许在表明其对当前手机动辄进行人脸识别的行为扼腕叹息。但是苹果的Face ID面部解锁,与当前手机厂商的人脸解锁真的相一致吗?这是另一个不得不讨论的话题。借用罗永浩的话来说,就是“尾随的抄领先的越来越差的东西。”但手机厂商即便是在抄袭,或许也没弄清楚该抄袭的到底是什么。

苹果Face ID人脸解锁的实现,依靠的是其原深感摄像头系统。或许可以这样说,苹果最为关键的技术就躺在那被反复抄袭却未被抓到本质的“刘海”中。劣质的模仿者,甚至以比苹果刘海更短更美为噱头,却忽略了“刘海”的实质性内容。

作为结果的Face ID只是苹果原深感摄像头系统的功能之一。结合A11芯片,苹果甚至在FaceID中也玩出了新的花样。即便是更换穿戴、蓄留胡须,也丝毫不会影响到Face ID功能的实现。而另外的两大功能,则是人像模式自拍和动话表情。

与拙劣的2D人脸解锁模仿者不太一样,苹果实现的具备深度信息的3D人脸模型。在人像模式自拍的情形下,获取的也是具备景深效果的自拍照。而在A11仿生芯片的加持下,通过深度感应相机的长镜头实现对人脸面部肌肉运动的捕捉,它很好地体现在了“动话表情”这一功能中。这显然与通常拙劣的AR图像叠加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我们也不得不一再强调,Face ID仅仅只是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实现的功能之一。

国内厂商,如苹果一般采用3D结构光进行扫描重建3D模型解锁的目前暂有且只有小米PPT中出现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以及已经发售的OPPO Find X旗舰手机。此外,通过TOF飞行时间技术获取深度信息的vivo手机可能也在即将到来的路上。除却这些厂商外,所谓的面部识别人脸解锁可能真的要在3D方面如罗永浩所说的一般打上问号。

写在最后

人微言轻,苹果采用的人脸解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潮流我们很难似乎很难下决断。但至少就安全性来说,苹果所提供的Face ID相较于指纹解锁有着更多的保障。在便捷性和易用性方面也与指纹解锁相差无几。至于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在发展成熟时或许也会具有一定优势。但即便不能做出最终判断,我们仍然可以确定无疑地指出,多种方案的存在本身证明着这个行业仍在不断发展中。而最终的优胜劣汰,就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