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捷14TB硬盘带来的疑问
事实上,14TB硬盘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从去年10月开始,西部数据、东芝等都开始在14TB这个容量上进行突破。希捷的14TB容量硬盘相对来说公布得要晚一些,直到今年的Computex台北电脑展上才看到希捷的Exos 14TB充氦企业盘。但到9月份的时候,希捷就正式推出了消费版的14TB硬盘,包括面向桌面级的酷鱼、面向监控级的酷鹰以及面向NAS级的酷狼系列等,铺货速度可以说是后发制人,实现了逆袭。
我们手中拿到的这款则是面向桌面台式电脑的酷鱼Pro版14TB硬盘,目前价格在4999元(参考京东)。
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同样组成14TB容量的硬盘,如果只考虑控制转速同样为7200转,不嫌累的话,完全可以选择14块1TB或者7块2TB硬盘等等。就拿希捷酷鱼品牌来说,7200转1TB机械硬盘的价格仅仅才309元、2TB的价格在399元(暂不考虑目前缺货的状况),组合下来价格也才4326元或者2793元。抛开酷鱼和酷鱼Pro的区别,为什么要去选择价格更高的酷鱼Pro 14TB硬盘呢?
二、技术解析:还真不是SMR
事实上,希捷酷鱼全系产品都配备了MTC多层缓存技术。这块14TB的希捷酷鱼Pro硬盘也不例外。以往,采用单层缓存技术,磁盘驱动器通过使用单层高速缓存加速从主机到存储器的数据流,提高速度。DRAM在其中扮演多种角色:随机写时用来缓存随机写入的数据并且在正式写入主存储前重新排序、并减少在写的过程中的查询次数用以提高随机写的速度;在顺序写时,DRAM通过混合来使得碎片最小化。DRAM还可以充当读取缓存,帮助提高随机读取性能。问题在于DRAM大小有限,所以好处也极为有限。
而MTC技术,则主要通过增加缓存层来提高读取和写入的速度。一般情形下是通过增加NAND闪存和媒体缓存层提供额外的性能提升。所谓的媒体缓存,在希捷硬盘上是指磁盘上一种临时的非用户可寻址的存储器。
由于NAND闪存的大小是千兆字节,与DRAM上的兆字节相比,缓存命中率高出了100倍。而在碎片化写入时,媒体缓存可以轻松达到DRAM的极限。所以,NAND闪存被用于存储最常读取的数据以增加读取性能,媒体缓存则被用于合并小块写入数据。再加上媒体缓存可以更好地处理突发数据,通过MTC技术,也就使得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某个角度来说,增加存储容量需要增加碟片,多碟片封装势必意味着更大的空间。那么,希捷又是如何把8碟16个磁头充氦封装在了标准尺寸的3.5英寸盘体中呢?到底有没有采用SMR叠瓦式磁记录技术,让单碟数据量更大呢?
事实上部分用户可以说对SMR技术深恶痛绝,因为该技术可能会影响到读写速率。SMR技术通过缩小了磁轨间的保护距离,允许磁轨重叠,来达到更大的面密度。采用SMR技术的新盘,与采用CMR传统磁记录技术盘并无多大区别,同样可以按正常速率读写。但在改写数据时,由于怕影响到相邻行的数据,在正常改写磁轨数据的同时,会将相邻行磁轨数据放在缓存中。也因为此,改写数据时的速率会受到极大影响。
一般情形下,由于SMR叠瓦式硬盘数据密度高,转速不会太高。所以网上有传闻叠瓦式硬盘最高转速在5400-5900转。而希捷酷鱼Pro 14TB这块硬盘转速在7200转,采用的则是CMR磁记录技术。虽然采用的仍旧是CMR传统磁记录技术,但是希捷酷鱼Pro14TB硬盘最终实现的面密度却高达1058 Gb/in? avg。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是,在更小更轻的硬盘内获得更大的容量。
三、性能:理论与实测皆令人满意
对于用户来说,让一块硬盘与另一块硬盘区分开来的只有两个要素:安全跟速度。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白搭。作为大厂的希捷,提供5年有限质保与两年数据救援方案。在使用寿命相对一致的情形下,写入和读取的速度显然更是消费者关心的热点。让我们先大致介绍一下这块硬盘。
希捷酷鱼Pro14TB硬盘为3.5寸盘,宽度大致与一张名片长度一致,高度大致在7号电池的一半左右。
硬盘上盖显得很饱满,侧面也基本成直角,以最大化利用内部空间。
在硬盘背面上半部分是控制电路板,集成化程度极高,空间占用非常小。
电路板接口部分从左至右依次是电源接口、数据接口,4针跳线接口。一般情形下,用户无需用到跳线接口,在设置SATA规格接口时会用到。
将电路板拆解下来可以看到,主控搭配了常规缓存。另外,电源通过电路板连接硬盘背后右上角触点提供供电。在电路板与触点间,还铺有一层防尘海绵。
接下来进入到理论测试环节。在Crystaldiskmark中,顺序读取速度达到264.7MB/s,顺序写入速度也达到262.7MB/s。但受制于原理, 4KiB1队列1深度的随机读取依旧是HDD的弱势。
TxBENCH的测试数据再次印证着这一事实。但作为一块HDD硬盘,希捷酷鱼Pro 14TB硬盘的持续写入速度与读取速度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们采用AIDA64查看了关于该磁盘的详细信息,信息显示该设备共有27127743柱面,16磁头,63扇区/磁道,512字节/扇区。物理扇区大小4KB,逻辑扇区大小512字节。14TB硬盘在PC上实际显示容量为13039GB。
在HD Tune Pro测试中,事实上需要稍微有所注意的是是否勾选短行程40gb选项,勾选后写入读取的数据会显得平滑如SSD。当不勾选时,反映出来的更接近于HDD本该有的表现。为了举例,我们先提供一组勾选了短行程的数据。在图表中可以看到,读取和写入速度基本上保持平稳的直线,以致于给人是测试SSD的错觉。
我们再来看看在不勾选短行程,而是跑完所有行程情形下希捷酷鱼Pro 14TB的表现如何。可以看到读取最高速度达到258.3MB/s,最低在116.6MB/s。而写入方面最高在256.9MB/s,最低在117.2MB/s。读取的存取时间用时14.4ms,写入存取时间用时仅6.05ms。
在随机存取方面,在传输小数据时,写入时每秒操作次数明显高过读取时操作次数,速度上写入也较读取更为有优势。
在附加测试项中,写入项的突发速率158.267MB/s明显低于读取的突发速率345.304MB/s。而在大小为8MB的随机寻道测试中,写入速率明显高于读取速率。
我们也采用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了其在不同块大小的文件传输和写入速度,结果表明,当块大小大于等于8KB时,基本上能够以最大的速度写入和读取相应数据。其中最大写入速度为254.09MB/s,最大读取速度为257.55MB/s。当块大小小于等于4KB每秒时,数据越小写入和读取的速度越慢。
当然,理论仅仅只是理论,我们还是需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查看其真实传输速度。我们采用FASTCOPY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测试了单个大文件即NASA星图的写入速度,该文件大小为25230MB,测试用时1分44秒,写入速度为242.3MB/s。
再来测试下日常工作用的办公文件。大小为210MB的word文档400个,用时2.1秒,传输速度101.9MB/s。
我们再来试试单个文件在3M左右的照片,测试大小为494MB的97张照片,显示用时3.6s,传输速度为138.8MB/s。
事实上,对于机械硬盘来说,这一速度已经不慢了。
四、为什么选择希捷酷鱼Pro 14TB?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选择用14TB希捷酷鱼Pro硬盘而不选用多块硬盘组装?
让我们考虑下使用情境。当我们将其用于PC设备时,以我们此前评测的华硕Z390-H Gaming主板为例,设备上仅提供有6个SATA3.0接口。在假设成立的情形下,即便用户拥有7块2TB硬盘,也无法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大存储空间。
另外换个角度来说,希捷酷鱼Pro 14TB硬盘运行时的功率仅为6.9W,闲置功率为4.9W,待机休眠模式为0.8W。而同系列的希捷酷鱼Pro 2TB相应参数为6.7/4.5/0.8,即便我们视为可以硬盘同时运行操作,也会发现功率已经超过单纯的14TB硬盘。即便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及的希捷酷鱼(非Pro)的2TB硬盘,1.7/1.8W的读写功率,0.5W的闲置功率,最终也会发现采用多块硬盘的功率会更高。
此外,部分轻度分享用户仍旧在寻找低成本高密度的自建NAS方案。14TB显然拥有优势,NAS多盘位的价格与单盘位的价格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异或许也不需要我们多说了。另外,如果用户本就拥有多盘位NAS,则可以通过希捷酷鱼Pro 14TB硬盘构建更大的NAS云盘存储空间。
磁记录密度更高、占用空间更小、待机功耗更小,使用希捷酷鱼Pro硬盘就可以收获14TB大容量存储,或许这就是我们更推荐它的理由。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显然是,为什么选择希捷而不是东芝或者说西部数据?
事实上,早在7月底东芝就宣布推出MN07系列3.5寸机械硬盘,容量有12TB和14TB。东芝MN07系列定位于NAS硬盘,也适用于家庭、SOHO。在12月东芝的N300 NAS和X300 Performance系列机械硬盘也迎来更新,新增12TB和14TB容量版本。但是价格等详情至今仍未公布。目前我们也无法在官网、京东等第三方商城找到产品。可以说是纸面发布,就铺货来说希捷显然是抢先一步。
再来说说西部数据。西部数据的Ultrastar DC HC530以及Ultrastar SATA 系列的14TB硬盘都是偏企业级设备。甚至西部数据曾表示不会将前者产品出售给普通家庭用户。
所以,在东芝尚未正式推出之际,目前可供选择的也就只有希捷酷鱼Pro 14TB硬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