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在2016年3月接受采访时提及,“老实说,我不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生态系统还要多久,可能是五年、十年,也可能是十五年、二十年。但我觉得至少要十年。”虽然扎克伯格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下个十年,但对于虚拟现实行业来说,这更像是一个长达十年的诅咒。
多少虚拟现实行业企业以为在2016年看到了曙光,却没能在2017年熬过寒冬。没有死去的虚拟现实行业企业则仍旧步履维艰地行走在拓荒的道路上:在等待中,又过一年。只是没有人说得清楚,扎克伯格十年之期是否会如期结束。即便是《头号玩家》的火热,也没能让整个市场有所回暖。回顾整个2018年,或许只是虚拟现实行业在这冷寂的冬日寻取一点自我安慰罢了。
从业者或对虚拟现实行业感兴趣的人,都不会错过Magic Leap。这个因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而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在最终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刻,也从事实意义上结束了虚拟现实行业的自嗨与造神运动。2017年12月20日,Magic Leap公布了其AR头显Magic Leap One,并表示将于2018年发货。从某个角度来说,Magic Leap One的出现奠定了2018年整个硬件行业的基调:修添删改,已成定型。
从硬件设计层面将Magic Leap One与其他AR或者说MR头显区分开来的,是其分体式设计。但是,对于早已评测过国内诸多VR硬件产品的零镜网来说,这款产品似曾相识。甚至让人感到恍惚。有时你分不清是该感慨VR、AR(MR)如此相似,还是感慨先前有的后必再有。早于2016年12月20日(时间或许只是巧合?),暴风魔镜发布了其VR分体式一体机产品暴风魔镜Matrix,同样采用分体式设计,将计算单元、操控手柄、头戴式眼镜分开。只是大概很多人都会以为分体式设计是来自Magic Leap的创举。
老实说,在整个2018年里,我们几乎再也没有见到过出乎意料之外的VR、AR、MR设备。厂商或停步不前,或者对自身产品小幅修改。以往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剩下的似乎只是该如何生存下来继续往前走。基石已经搭建完毕,接下来不过是添砖加瓦的问题罢了。不过,即便了无生趣,我们可能还是得回过头看看虚拟现实硬件厂商在2018年到底做了些什么。
按照约定俗成的分类习惯,我们仍旧将VR设备划分为PC VR设备、移动VR设备(一体机、盒子)。AR或者说MR设备(厂商在对外宣传中显然更中意后者,而无视区分。或者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正因为重视其区别),其实也有盒子和眼镜的区别,但基于现状,让我们暂且抛开盒子。其他还包括VR外设等等。事实上,用已有分类来概括2018年的设备,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虚拟现实行业基本已成定型。
在PC VR方面,或许仍旧可以划分为三股力量:VR领域三大玩家、Windows VR设备厂商、游兵散勇。事实上,作为早期切入VR领域的种子选手,Facebook旗下的Oculus VR和索尼的PS VR在过去一年都没能迎来硬件的更新。反倒是手机业务不振的HTC在1月份推出了Vive的升级版Vive Pro。
HTC在Vive原有2160 * 1200分辨率的基础上,将Vive Pro分辨率提升至了2880 * 1600,同时增加了前置双摄。而最为重要的更新或许来自对Steam VR Tracking 2.0的支持,它使得空间体验范围拓展至100平米。但Vive的升级版Vive Pro更像是面对B端的产品,飙升过万的价格足以让C端消费者望而却步。或许C端消费者市场的缺乏,不得不让厂商改变策略。但相对于另外两大厂商的沉默,从业者或许只能借HTC Vive Pro的更新聊以自慰了。
PC VR领域不容忽视的,显然是微软Windows MR系厂商。虽然声称是Windows MR头显,但这些头显看起来可能更接近于VR设备。在2018年里,微软中国国内合作伙伴3Glasses在CES期间推出了蓝珀S2,三星则在年内通过升级换代推出了玄龙+MR头显。三星围绕其玄龙头显进行了人体工程方面的革新:减轻减重、调整佩戴等。值得一提的,或许是三星采用了其自称的Anti-SDE(抗纱窗)AMOLED屏。
在声势浩大的正牌军外,我们显然也不能忽视游兵散勇。在整个寒冬里,VR厂商成批的死掉,这些并没有倒下的硬件厂商似乎反倒值得我们另眼相看了。其中,包括因时常与帕胖互动而被大众熟知的蚁视,也有因致力于8K分辨率的高清VR头显而为VR极客群体所熟知的小派等等。在国外,以打造“人眼分辨率”为噱头的Varjo也日渐呼声越高。当然,在游兵散勇中,或许有浑水摸鱼者也未可知。事实上,对于这些厂商来说,在有限的存量市场里,生存环境更为严酷。
事实上,PC VR硬件厂商似乎陷入了一种不知何往的境地。比起提升分辨率、减轻重量等趋于细节的问题来说,这里缺少了某种革新性的东西——再也无法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市场的低迷,加上硬件设备革新的缓慢,让PC 端的虚拟现实体验没能如预期一般步入正轨。
再回过头看看移动VR设备,包括我们上文提及的移动VR一体机、VR盒子等。在移动VR领域的趋势已经变得十分明显:从3自由度向6自由度迈进。事实上,早于去年11月、12月,移动VR领域重要的厂商诸如HTC 、Pico等都在自由度上花了功夫,均推出了头部6自由度的头显。只不过直到今年10月,HTC才推出了6自由度开发套件。而此前与谷歌合作的联想,也在年中推出了Mirage Solo VR头显,但手部仍旧是3自由度。谷歌虽然表示为Daydream VR设备增加6DoF控制器的支持,但直到12月份才向开发者发货。而Oculus也没有闲着,也表示将在明年春季发布6自由度VR一体机Oculus Quest。未来移动VR的双6(头6+手6)自由度形式基本已成定局。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3自由度VR一体机仍旧存在其市场。Oculus在2018年早些时间宣布发布Oculus Go 3自由度VR一体机,并联合小米在国内推出了小米VR一体机。Pico也在7月底发布了Goblin 2代3自由度VR一体机产品。事实上,众多VR厂商都对小米VR一体机投入市场抱有期待,希望凭借小米的体量带动整个VR市场繁荣。但在2018年里,虽然小米也售出不少VR一体机,但表现平平。而从业者只能自嘲时候未到。
我们可能还是不得不提及VR盒子。事实上,关于VR盒子的讨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但我们仍旧对VR盒子的缺失表示遗憾。这种遗憾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三星不再推出适配其手机的Gear VR。谷歌的Daydream-Ready手机厂商似乎也销声匿迹(事实上是在增加的),Daydream平台也无法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另一方面,即便是Cardboard盒子,也是让人不无遗憾。此前有获得谷歌Cardboard认证厂商透露,他们的产品都销往国外,国内Cardboard几乎没有透镜合格的产品。如果说还存在尝鲜的人群的话,这批人也只会被国内劣质盒子的糟糕体验给瓦解。
关于AR领域的硬件革新,我们大致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进行展开。在国外,获得美国军方10万台订单的微软HoloLens在过去一年并未进行更新,但是却有爆料指出HoloLens有望在明年一月迎来二代产品:在体积、视场、导航、价格等方面都将有所改观。而传闻中最大的变动可能来自AI协处理器。至于真相,或许没人清楚。
谷歌, 则是把早前几乎折腾死亡的Google Glass重新搬回了AR的市场。11月底,外媒蹭爆料谷歌正在开发第二代Google Glass,但瞄准的是企业用户,消费者可能无需忍受单眼AR带来的折磨。而对于Magic Leap的“1号”产品,我们已经说了太多。在经历了疯狂地吐槽之后,人们似乎多少摆正了几分对待它的心态。对于这个疯狂融资的狂人企业,仍旧有待观察。
此前因光场显示而出名的AR眼镜厂商Avegant,在3月份曾爆料裁员50%以上,我们甚至一度以为它会消失。但在8月又声称获得了1200万美金的融资,用于投入下一代眼镜的研发。我们多少抱有几分期待。但事实上除了官网对光场相关的视频介绍外,再也找不到其光场AR设备的相关详情。
而Meta,则在CES期间与戴尔达成合作,由戴尔经手Meta 2的企业版本销售。似乎释放着一个良好的信号。但是,Meta前高管入职的DreamWorld公司发布的竞品DreamGlass,又让Meta与DreamWorld双方陷入到法律纷争中去。
将视线调回国内,枭龙在CES期间发布了Xloong S1 Smart Glasses,事实上这是一家提供AR解决方案的厂商。影创在世界增强现实博览会AWE上发布了Action one/New Air 2等新品,而其主要面向的客户群体则是国防军工。此外,作为国内工业领域的领先者0glass,在7月份曾起诉同行亮风台。作为AR行业第一起诉讼而闹得沸沸扬扬。总的来说,AR、MR厂商在这一年里并不平静。过多的力量被耗散在外部,而产品研发的进程似乎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除了上述一系列设备,我们似乎也不能错过VR外设。事实上,如果说最初借助HTC的追踪器打造的外设是一大亮点的话,在今年这一亮点基本已经销声匿迹。反倒是结合HTC Vive或结合Oculus Rift的设备继续在这一年贡献着力量。其中,梦语者以其炫酷的外型,结合机械力臂与虚拟现实设备,在这些设备中显得独树一帜。
而其他外设设备,包括VR跑步机等等也并未迎来较大的更新。而致力于移动VR设备能够玩上Steam平台内容的nolo则在这一年里继续发光发热。
正如我们此前提及的那样,VR厂商在2018年里继续等待,并且逐渐走上了To B的商业模式,而硬件也基本上修删添改已成定型。至于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多少硬件厂商能够留下来,或许谁都不知道。2018年业已结束,2019年正在开始,未来却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