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购的眼球追踪公司Eyefluence有多牛,一篇文章告诉你

根据科技外媒BusinessInsider近日报道,谷歌收购了美国一家眼球跟踪技术公司Eyefluence。

Eyefluence在2013年成立,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家为VR/AR/MR应用开发眼球追踪技术的公司。其CEO为连续创业者Jim Marggraff,他此前曾经创办过智能钢笔公司Livescribe,后被Anoto收购。

在谷歌收购之前,Eyefluence获得两轮投资共2160万美元的投资:

2013年,A轮,760万美元,Intel Capital投资 ;

2015年11月,B轮,1400万美元,由Motorola Solutions Venture Capital领投,NHN Investment、Dolby Family Ventures和Jazz Venture Partners参投。

对此,有外界评论指出,谷歌收购Eyefluence是为了部署旗下的Pixel手机,推进Daydream计划。但目前这宗收购案并没有对外透露太多信息,只是Eyefluence公司悄悄在自家官网上宣布此消息。由此,关于此次收购的交易金额、收购目的、团队运作等细节暂时未知。

不过,Eyefluence利用眼球追踪技术实现VR/AR/MR应用的交互,值得关注。

眼球追踪技术:“给个眼神就懂”的交互

图片2

一般而言,眼球追踪技术通过追踪瞳孔的位置数据,向计算机实时提供用户眼球注视信息。眼球的追踪器要么佩戴上头上,比如眼镜头盔;要么通过放置眼前的计算机实现。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有三种追踪眼球的方式:第一,根据眼球和眼球周边的特征变化进行跟踪;第二,根据虹膜角度变化进行跟踪;第三,主动投射红外线等光束到虹膜来提取特征。

眼球追踪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但因为技术瓶颈等问题没能得到快速发展。其现状如Margraff在一次采访中描述:

“我了解了眼部追踪的历史,有些技术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你要么是看着某个物体等很久,要么就是不准确,还可能让你一直眨眼。这对于残疾人来说可能有用,但对于其他正常人来说,并不切实际。”

虽然眼球追踪技术发展数十年还不能大面积民用,但这种能透露出用户的兴趣、意图、想法,甚至下一步行动的注视信息十分重要。目前,这项技术被用在营销研究、实验室或者用于瘫病人的交流上。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想到,眼球追踪技术与VR/AR/MR结合带来的人机交互革命,这其中就有Eyefluence。

Eyefluence:“读心术”般人机交互

图片3

Eyefluence成立于2013年,距离现在只有三年时间。但在2012 年,Marggraff 全资买下一家由神经学家 William Torch 领导的研究公司Eye-Com。这家Eye-Com公司一直从事疲劳到闪烁等一切眼睛活动,积累了十多年的眼球运动数据,而且还具备跟踪和分析眼球运动的技术。

Marggraff 和他的团队在Eye-Com公司的数据和技术的基础上,专门为VR/AR/MR应用开创了一种新的眼球交互界面。与传统眼球追踪技术运用有些不同,Eyefluence开发了一种更为舒适的方式让自然运动的眼球操控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读心术”般眼机交互。据少数体验过Demo的用户反馈,该技术十分惊艳。

在9月份一次Eyefluence技术演示中,我们看到Marggraff只是通过眼球便顺畅地选定、平移、打开、翻页、放大、返回等一系列目前只有通过点击鼠标或触碰屏幕图标才能实现的操作,并实现视网膜扫描解锁、购物、娱乐和工作等日常任务。

在上面的演示中,眼球追踪器内置在眼镜之内,电池和计算在外置的盒子中。Marggraff表示,长时间使用Eyefluence技术进行交互所造成的眼部疲劳将在接受范围。

但Eyefluence的眼球追踪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元代码文章《用眼神杀死你!专为虚拟技术开发的眼部交互方式诞生》中写到:

“Marggraff一直没有透露,只是表示:“通过研究‘眼——大脑之间的联系’来达到操作的效果的,在研究中归纳了大量‘眼球的生理习惯特性’‘光线在视网膜内的变化’等数据,总结出了‘眼球目的性/非目的性信号’,而无需依赖等待和眨眼来了解人的意图。”

显然,这段话并没有真正解释其工作原理。事实上,Eyefluence拒绝进一步解释,担心过多的信息透露会让公司丧失竞争优势。

Eyefluence的竞争对手们

和谷歌一样,不少公司团队均看好眼球追踪在VR/AR/MR交互中的作用。

索尼与SMI:

去年,德国老牌眼球跟踪技术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以下简称SMI)与索尼Magic Lab实验室合作,推出远程眼球跟踪系统。

图片4

在今年年初,SIM还推出一项选择性渲染技术Foveated Rendering(中文译为:注视点渲染技术),降低渲染对计算资源的占用。

具体来说,基于眼球追踪技术,SIM的这项技术将根据人眼的注视过程(注视点清晰周围模糊)把看到的画面划分为三个区域,如上图所示,分别是视觉焦点、中间过渡区以及边缘地带,并对其进行100%、60%以及20%的渲染。由此,相比于以前整个画面进行渲染,这项技术针对性渲染减少了电脑的运算量。

FOVE:

今年3月,来自日本的FOVE公司获得1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曾经在2015年登录Kickstarter发起一款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VR头盔众筹活动。

图片5

这款眼球追踪VR头盔内嵌了两个红外摄像头,可以通过反射的光线,计算眼睛倾斜的角度,从而追踪用户瞳孔活动。

Tobii:

致力于眼球追踪技术的Tobii公司曾在2014年推出智能眼镜,后面也与Starbreeze公司合作,在拥有5K画质和210度视场角的StarVR头盔中融入自家技术。

去年年底,Tobii推出消费级眼球追踪设备Tobii EyeX,售价139美元。这一举动引起一阵骚动,毕竟实验室的眼球追踪设备售价20000美元。

纵然我们都知道,未来的交互必将是多方位的,眼球交互只是其中之一。但这项能够“读取人心”的技术仍然值得我们期待。

信息来源:businessinsider、Eyefluence官网、RoadtoVR,The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