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手机盒子正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推动下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足够廉价,对用户来说吸引力不小。PC端,微软VR的加入更是搅地市场风起云涌,力图在不降低功能的同时,拉低价格、统一平台,以促进VR的普及。
在这一高、一低的双面夹击之前,用户就普遍有“什么是VR一体机,它值得买吗?”的疑问,而现在恐怕该变为“VR一体机还好吗,‘还’值得买吗?”的疑问了。
更重要的是,想必当前所有VR行业的从业者,或多或少都被朋友追问过这类问题,我们也不例外。一两句给结论吧,显得回答敷衍;从头到脚解释吧,总觉得想到哪说到哪太混乱,且太费时间。在此,我们整理了VR一体机从技术、市场到产品的一系列资讯,算是对有疑问的朋友们的统一回复吧。
“一体机”其实是个歧义词
其实在行业内,VR一体机有2B和2C两种不同定义。对B端用户来讲,自然是那些带着大型机械设备、能提供特定应用的所谓4D装置。
当然,这类产品因为定位和依据内容定制的特性,决定了无论是价格、灵活性还是内容丰富度上,都不可能会成为C端用户的首选,所以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
我们要聊的,自然是那些看上去更轻便,摆脱了PC线缆的束缚,且没有空间、使用环境限制的家伙们。
VR一体机的构成
不像VR手机盒子,没有手机就什么都不是;也不像PC VR头显需要一大堆复杂连线和软、硬件调试。VR一体机自成一派,拿来就能用,且不太受地域限制。一体机如何做到的?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把一整套计算、显示系统搬进了头显里。
你简单点理解,就是将手机和VR手机盒子融合在了一起。不同的是,这套内置的硬件不再兼顾电话等其他手机应用,而是专门为VR体验优化,更专注。
VR一体机是未来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跟消费者没有太大联系,应该是生产厂商、开发者去思考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倘若VR一体机不是未来,那么一体机的生产者和内容开发者将会无路可走,产品的更新更是无法指望。没有内容和售后,那么购入一体机的消费者无疑是悲剧的……
内容几乎是当前所有VR硬件生产者的痛点
很不幸的是,当前整个VR行业都处在不确定方向的探索中,行业需要更长时间的技术沉淀和模式探索。所以当前哪怕是行业大佬,也是各执一词。前两天微软才发布了基于PC的VR头显,但自己在Wintel联盟时代最核心的伙伴Intel却在主推Project Alloy一体机VR项目。
昨日,我们更是撰文分析了微软VR眼镜对市场的影响。其中尤其提到它对基于Windows的创业型PC VR的冲击,以及对基于安卓平台产品的无奈。而VR一体机又恰恰是最容易成为墙头草的角色,究竟是接受PC的招安还是移动计算的方案?一切都很不确定。从这个角度说,你有可能会觉得VR一体机的未来是扑朔迷离的。
但换个角度,从产品形态上来说,无论最终一体机倒向哪个生态系统,一体机的便携特性都是用户所喜爱的。用户需求会倒逼厂商重视,甚至最终引发PC和移动计算系统在这个领域激战都是极有可能的。
好了,我们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只需要知道VR一体机是个很有潜力的品类足以。但这未来的事情跟当前该不该买,和该买谁的直接关系不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具体到产品体验、技术和功能上来讲。
VR一体机现状
从当前已经上市的产品来看,VR一体机平台还没有开始明显细分。基本都是以Pico、大朋、富士通等为代表的“手机派”,亲移动计算平台。处理器核心跟当前的手机差不多,都是CPU和GPU集成的SoC方案居多。再加上各种传感器和显示模块。
不过在定位和应用形态上,差异是比较明显的,针对游戏的产品,大多比较厚实,对性能、散热等比较在意,其中代表有Pico Neo、大朋M2等,这类产品大多搭配手柄出售,售价在3000元左右。
另外一种主要针对视频应用,这类产品通常在外观上更轻巧、更酷。但是性能并不出色,续航较差,且价格往往不菲,比如DlodloVR等,售价超过4000元。
还有一类,则是售价1000元左右,甚至不到1000元的“山寨”类。这类产品连基本的分辨率、PPI、延迟参数和计算性能都无法给与保障,更别提内容搭建了,建议直接忽略。
不过,无论是售价不到1000元的山寨货,还是价格高达3、4千元的正规军。仔细观看它们的主要参数,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它们都没有定位系统。与之相比,当前以HTC Vive、Oculus Rift为主的PC VR都具备定位能力,也将定位和动作捕捉看作VR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对没有体验过VR的用户来说,可能对定位的重要性感触不深。但在调查、采访体验过VR的玩家时,竟然有超过85%的玩家认为位置追踪和动作捕捉是VR体验的必备选项,可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当前一体机基本上都没有定位能力,宣传时也大多强调计算平台的性能或者显示参数。而前者,也已经是手机厂商炒烂了的什么骁龙820、三星Exynos、4G内存等老调调。包括主流的2K分辨率AMOLED屏幕等等,都像是手机参数。所以在我们看来,这类产品真跟VR手机壳子的区别不大。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类产品对VR的高计算强度有清楚认知,在设计之初就将散热和持续稳定作为一个重要考量,通常有比手机好得多的主动散热设计。不容易出现手机VR盒子容易遇到手机发烫,体验半小时后就出现芯片降频、应用卡顿,最终不得不终止体验的糟糕情况。
所以就可靠性来说,一体机普遍比手机VR盒子强。手机VR盒子只适合做演示,短时间体验。倘若你觉得手机VR的效果已经让你足够满意,想长期体验的话,那么当前的盒子就已经能满足你了。但遇到前庭视觉不匹配的问题想吐时,别忘了我们告诉过你这类产品缺“定位”这种关键能力的事实。(有关前庭视觉不匹配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我们之前的专业技术介绍)
未来有分化 但更多的是期待
与之相反,当前已经提出概念,但是还没有正式上市的不少产品才能契合我们愿景,兼顾轻巧便携和定位能力。比如早些时候宣布的Intel Project Alloy。以及,前不久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酷开VR随意门G1s。
这两款产品都还处于样品展示,纸面发布的阶段。但是看视频、演示或者参数介绍,这两款产品势必成为一体机中的佼佼者,甚至引发新一轮技术竞赛——因为他们都支持6DOF@inside-out。
什么是6DOF@inside-out?用酷开女掌门李晶的话来说,G1s的6DOF就是基于内置摄像头的空间定位技术,能在不借助外部传感器的情况下,完美实现头盔的空间定位,使我们能够摆脱线缆的牵绊和活动空间的限制,真正进入VR “移动”时代。”
在此之前,基于PC的HTC Vive等都还要依靠外部额外布置的lighthouse光塔才能实现6自由度的定位。这也是当前业内认为PC VR相比一体机和手机VR盒子最大的优势。而这个垄断性的优势,即将被打破。VR一体机的技术反而更便利,不需要外部辅助,避免了以往体验之前还需要空间布置、复杂的设备安防和线路连接等麻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G1s依旧基于移动计算平台,骁龙821处理器系统我们并不陌生。但Project Alloy是基于x86兼容PC的平台的一体机,这很可能拉开PC和移动计算平台在VR一体机这种新型态下的拉锯战。
就目前英特尔给出的各种消息来看,Project Alloy不仅支持空间定位,还拥有手势控制和多项体感技术。辅以基于PC大量开发资源下,可以预见的优秀内容,这款头显的体验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售价不会太亲民……
零镜观点
说到此,大家清楚了吗?当前的VR一体机产品,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为了便利性,不得不牺牲计算性能、续航时间、定位系统以及边界检查等等。坦白说,当前VR一体机这种只保留视觉欺骗的方式,已经不能被叫做是VR,至少不是完整的VR。厂商依旧处于技术试水和产品设计储备的阶段,远不能达到普及的水平。
但一体机提供的形态,却是大家愿景中最期待的,简洁、方便,永远是用户对硬件的需求,也是值得硬件为之努力改进的方向,这一点上我们毫不怀疑。要看到,在短短1年时间内,桌面定位系统都还没有发生重大改进的时候,VR一体机的新品们已经完成了定位系统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无需外界辅助的6向定位性能虽没得到普遍证实,但创新价值毋庸置疑。
这种发展速度上的优势若能持续,一体机的未来无疑是值得期待的。相比PC端产品的竞争,我们最担心的反而是无所不能的手机,在技术未成熟前蛰伏,在技术成熟后,就像取代收音机、MP3、数码相机等一样,当VR成为手机的一项可靠附加属性时,又有什么必要特意购入第二个功能重复的设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