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娜(Athena),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象征着智慧、战争和守护。英特尔用它来命名自己的下一代笔记本电脑创新计划,显得颇有深意。
什么是雅典娜计划?简言之,就是笔记本电脑3.0版本。英特尔试图借此为PC生态系统的创新标准指明道路。对于用户来说,未来购买到的个人PC可能将与此计划息息有关。
PC需要新的革命,才能适应未来的需求。在IDC、Gartner等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中,2019年Q1季度PC市场仍旧在下滑。作为PC领域的核心厂商之一,英特尔希望雅典娜计划能够带来改变。
此前,英特尔在一份分析了1000名消费者的“Next 50”研究报告中指出,仍有80%的人坚信PC在接下来的50年中会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PC不死!只是需要改变。回顾历史,你会发现英特尔一直在推动PC特别是笔记本电脑的进化。
迅驰:走出蛮荒时代的实施标准
在笔记本电脑进化到今天这个样式之前,有着一段十分漫长的发展期。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后,小型机的出现成为了个人电脑出现的先声。而随着集成电路的成熟,以及以英特尔等为代表的企业在1971年相继推出微处理器,使得微型计算机也成为了可能。此后家用电脑的发展,针对移动商务办公的便携式计算机也逐步提上了日程,并慢慢确定了翻盖、带电池的形式,并最终形成了笔记本电脑。
在迅驰平台推出之前,笔记本电脑采用的诸如“奔腾3”和“奔腾4”等笔记本电脑专用CPU,是在台式机CPU上修改而成。但在2002年9月的英特尔秋季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带来了号称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Banias平台,它的目标是让笔记本电脑具备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耗电量。 Banias平台,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迅驰平台的前身。
在进入到迅驰平台前,我们可能还需要提及更多的背景。 在2003年,英特尔正式宣布了推出无线移动计算技术的品牌Intel Centrino Mobile Technology,即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从2003年到2009年,英特尔依次推出了迅驰品牌下的各代平台Carmel、Sonoma、Napa、Santa Rosa、Montevina、Calpella。
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代表的是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移动版处理器、移动芯片组、无线网卡等。通过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品牌,英特尔为笔记本电脑带来了集成无线局域网、更好的移动计算性能、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并且通过低压(LV)和超低压(ULV)技术,使它得以支持各种样式的笔记本电脑。这可以视作笔记本电脑1.0版本。
随着平台的日渐迭代,新旧迅驰平台间的差异难以通过迅驰品牌作界定,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也因此,英特尔计划将其品牌地位淡化,随后将其改为以处理器品牌“酷睿”作为卖点。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事实:从诞生到最终废弃前的那段时间中,迅驰品牌事实上是人们选购笔记本电脑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超极本:推动笔记本电脑走向极致
英特尔在推出迅驰平台之后,笔记本电脑上的Wi-Fi无线技术得到了普及。随后人们开始追求更轻薄、更便携、长续航、高性能的设备,但技术发展没能跟上需求:笔记本电脑无法充分满足上述要求,或者过于笨重,或者性能不足。此外,平板电脑的兴起与流行,也让厚重的笔记本电脑的存在有了危机感。
在2011年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马宏升(Sean Maloney)首次提出了Ultrabook超极本这一全新概念,即新型超薄移动电脑系列产品。试图借此推动厚重的笔记本电脑转向更为纤薄、具备更强性能、更为快捷、拥有更长续航的超极本。
当时,英特尔计划从2011年到2013年共分为三个阶段依次实施其计划,伴随以不同的处理器Sandy Bridge、Ivy Bridge以及Haswell处理器的更新。在第一阶段2011年预期带来更为轻薄以及更长续航的设备,并配备SSD固态硬盘;在第二阶段则是支持USB 3.0、PCIe 3.0等;在第三阶段则是带来全新的省电系统及多核心工艺。
你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笔记本电脑2.0版本。具体要求是超极本重量不超过3.1磅,厚度不超过0.71英寸,电池续航时间至少达到5小时。英特尔希望涉足超极本市场的厂商能够满足这些条件。
此外,英特尔在研发超极本时一改以往的研发步骤,率先探究终端用户的需求,以及相应满足需求的软件,并根据最终产品设计CPU。这与以往先开发CPU,再开发操作系统、适配应用程序的方式有了极大不同。
超极本概念的推广,让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形态得到了进化,包括变形本、超轻薄本、二合一电脑等形态纷纷涌现,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实现传统PC的全功能应用,以及平板电脑的娱乐体验。厂商的跟进很快让市面上的超极本变得多了起来。发展到后期甚至游戏本也开始将厚度控制在20mm以下,超极本的概念也功成身退,不再被英特尔强调。
雅典娜计划:PC面向未来的进化
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想要在超极本之上再跨越一步,获得更加高性能、长续航、随时在网、更轻薄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光靠笔记本厂商是不够的。在产品普遍追求轻薄化,缺少其他变革,用户缺少换新动力的情形下,雅典娜计划应运而生。
“纵观整个行业,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每家企业在优化和增强笔记本电脑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雅典娜计划(Project Athena)开放实验室为与组件生态系统实现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将不断提高整个平台的创新门槛。”
——英特尔公司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移动创新部门总经理JOSH NEWMAN
早在2019年CES展上,英特尔就公布了全新的“Project Athena”(雅典娜计划)。英特尔计划借此带来集一流性能、超长续航、随时连接和时尚设计于一身的笔记本电脑,并试图利用包括5G和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技术为设备带来体验的提升,赋予PC更多价值。按照当时的规划,首批搭载Windows和Chrome操作系统的雅典娜计划设备将于2019年下半年面世。
5月8日,英特尔推出了建立雅典娜计划开放实验室的计划。准备通过在台北、上海和加利福尼亚的开放实验室,支持组件厂商进行评估、调优与合规性测试,以此帮助提升各种笔记本电脑组件和周边产品(比如音频、显示屏、嵌入式控制器、触控功能、固态盘和无线功能)的功耗和性能。
在随后的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发布了雅典娜计划1.0版本。以“关键体验指标”(KEI)来衡量反应真实情况的新体验,第一批关键指标包括:
- 电池工作环境下的持续响应速度;
- 在本地视频播放应用场景下提供16小时以上的电池续航,在真实应用场景条件下 9小时以上的电池续航;
- 系统在1秒内从休眠状态唤醒;
实现这些体验的规范也包括平台级要求,如Thunderbolt 3、英特尔Wi-Fi 6(Gig+)、OpenVINO AI在PC上的兼容性和新一代联网待机,其中涉及六个方面:即时操作、性能和响应速度、人工智能、电池续航时间、连接和外形。
从功耗到响应速度,从续航到计算性能,从环境感知到深度学习,笔记本电脑的每一个指标都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英特尔主导下的对组件评估、调优与合规性测试,确实有助于保证下一代PC的使用体验。英特尔扩展PC生态系统集成范围,可以帮助OEM厂商提升组件选择效率,并基于真实工作负载和使用模式支持连续调优和测试,进而显著加快高级笔记本电脑设备及功能的开发流程。
当然,在主导这项计划的过程中,英特尔也将在整个PC供应链体系中建立事实上的标准和更高的准入门槛,从而摆脱单项硬件产品的竞争,发挥自己通过一系列收购而形成的完整解决方案的作用,这对于英特尔保持市场地位也有巨大的帮助。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将AI引入PC确实对于未来的用户体验有帮助,但是英特尔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推动这种融合,也与自身收购了Movidius有一定关系。
零镜观点
从首款集成Wi-Fi功能的英特尔迅驰平台笔记本电脑,到推动笔记本电脑超轻薄设计、触摸屏和2合1形态超极本普及,再到如今的雅典娜计划,英特尔成为PC体验领导者的雄心始终不变。英特尔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芯片提供者,而是个人计算终端产品形态的创造者。事实上,英特尔拥有数量庞大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已经深度参与到了个人计算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英特尔工程师和人类学科学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人们的设备使用方式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预定义关键体验要求,将下一代技术(如 5G 和人工智能)应用于整个PC平台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PC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很快死去,而是仍旧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云计算+边缘计算趋势的逐渐清晰,未来的PC会向何种形态演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雅典娜计划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众多厂商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