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经天下》报道了滴滴调价事件。该媒体称,滴滴自2012年成立至今,六年亏损额度近390亿元,仅在2018年上半年,滴滴的整体亏损就达40.4亿。此外,滴滴的估值也缩水近40亿美金。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消息称,如果滴滴持续亏损下去,让其背后金主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就算成为了行业巨头,也保不准步小黄车的后尘。所以滴滴必须想办法盈利,那么涨价或许就成为此时的出路了。
涨价止亏不易
7月11日,滴滴网约车价格调整方案正式实行。调价之后,早晚高峰和夜间打车价格上涨,平峰期打车价格则略有下降。
以北京地区的快车为例:
早高峰时段(6点-10点)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2元,时长费不变;
普通时段(10点-17点)起步价不变(13元),里程费每公里下调0.15元,时长费每公里下调0.1元;
晚高峰时段(17点-21点)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下调0.1元,时长费不变;
夜间到凌晨(21点-6点)起步价上涨1元,里程费每公里上涨0.55元,时长费每公里下调0.2元。其中,工作日和休息日也有差别。
至此,滴滴快车的起步价正式跨过出租车起步价(13元)的门槛,除了普通时段外,均以14元价格起步,总体价格优势相比出租车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很多情况下都要高于出租车的用车价。
过去,滴滴打车相对便宜是大家用网约车的主要原因,而经历了这次调价,也就意味着滴滴网约车彻底撕掉了廉价标签。当然,对于出行有强烈需求的乘客而言,也只能为调价买单,而之前上下班选择打车的用户群体也不会因为涨价多了几块钱而放弃滴滴打车的通勤便利性转向其他交通工具。但对于出行要求相对较低的乘客,可能就会减少叫车次数或转向其他网约车平台来降低出行成本。那么叫车难和止亏这个问题真的就会迎刃而解了吗?
显然,这些问题依然会存在。滴滴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其主要盈利方式就是从用户出行中的车费中抽取一定额度的利润;在价格调整后,在北京地区乘客的一笔23.35元车费,滴滴要从中抽取5.04元,而司机收到的金额则为18.31元,平台抽取了近两成的利润。
近两成的抽成利润,为何会连年亏损?
在2018年的一份财报中,滴滴称亏损了109亿元,其中有113亿是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也就是说平台对网约车司机的抽成全部用在了补贴上了。同时,由于去年顺风车风波,滴滴下线了唯一盈利的顺风车业务,盈利能力越发变少。
虽然滴滴对司机和乘客进行了补贴,但在司机端和乘客端感觉到的却是滴滴出行价格越来越高、补贴价格相较前几年也越来越少,对于司机而言滴滴的提成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很多人不相信滴滴没有盈利。
但编者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滴滴平台对司乘补贴大概有三部分:
1对乘客折扣,对司机原价;
滴滴平台在乘客端和司机端显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在乘客端显示的是折扣价,司机端则显示的是原价,而这个价差就是滴滴的补贴。
2对司机完成订单的奖励;
平台对司机的奖励,滴滴平台的司机跑单达25单以上会有一笔奖励金,并且每月订单额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后也会有一笔奖励金,这个部分也是由滴滴平台的补贴来支持的。
目前,滴滴平台的奖励约占司机收入的三成,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即使这样,也只算行业平均水平了。
3对司机罚款救助
因为滴滴平台有很多司机不符合网约车规定,如果被交运部门抓到,就需要缴纳相应的罚金。
此外,滴滴在全国由1.3万名正式员工和许多办事处,在滴滴宣布裁员15%后,依然是一笔庞大的成本开支。
可能有读者就会说了,要是这样不补贴就行了啊!这样就能省下113亿,保证了不再亏损。
如果不补贴的话,在滴滴平台所在的网约车领域有首汽约车、嘀嗒出行、携程用车、阳光出行、AA出行、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也会进行补贴,吸引用户群体和司机群体;那么滴滴平台庞大的司机群体怎么会有订单?没有订单司机还愿意跑滴滴吗?另外,如果直接给司机折扣后的结算价,再抽两成,司机一样没得赚,没得赚还会跟着你混吗?
很明显,滴滴难以取消对司机的补贴。一旦取消,在没有保险、没有底薪、车损耗算司机、日常开销也算司机、时刻担心被抓的滴滴平台,谁还愿意跑?
如此算来,2018年财报显示亏损109亿也就不算多了,而滴滴自2012年创业以来,融资规模超1000亿,到现在可能也挥霍的差不多了吧!如果还不能见到盈利,背后的金主爸爸还会支持吗?还是会像对待ofo小黄车那样(主要是:资金链断裂)?
互联网巨头背后的金主是谁?
现如今,不仅娱乐圈流行“干爹护驾”,整个互联网圈也是个“有金主爸爸万事足”的行业。而滴滴背后就有位了不起的“金主爸爸”——腾讯,有了这位“金主爸爸”后滴滴在早期可谓顺风顺水,早在2005年12月,Uber中国的微信公号就被腾讯集体封号,虽然马化腾在朋友圈做出了回应:“Uber存在违规营销行为,滴滴违规一样会处理的”;但时至今日,Uber的微信公众号再未重新开通。
除了腾讯这位“金主爸爸”,早期的滴滴还有另一个了不起的“金主爸爸”——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拿到阿里巴巴的投资,除了对出行市场本身的看好外,还有滴滴创始人程维的推动。早期滴滴创始人程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八年之久,做到了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的位置。在滴滴并购快的的时候,曾获阿里巴巴3轮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在滴滴、快的合并后阿里巴巴先后又对滴滴进行了两次投资。当然,除了程维,柳青作为联想集团前任掌门人柳传志的女儿也先后为滴滴融资忙前忙后。
据统计,滴滴在获得腾讯、阿里巴巴的投资时,还获得了如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Mubadala)、软银集团(SoftBank)、苹果、富士康、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知名大公司的投资。此外,金沙江创投、淡马锡、DST、中投公司等投资巨头也纷纷入局。可见,滴滴背后堪称一座大金库。
而滴滴也是毫不客气地拿着这些钱,用重金培育市场、教育用户,这也就是我们在平台初期享受到如此便宜出行价格的原因。
虽然滴滴背后有强大的金主支持,但是资本是逐利的。之所以连连亏损,还能拿到巨额资金而屹立不倒,根本原因就在于滴滴的未来足够光明,也就是公司的软硬资产足够吸引人。
起初,滴滴的投资人看中的是滴滴所处的万亿打车市场,看中的是打车收入。金主爸爸们认为推动滴滴对快的、优步的收购就可以垄断整个打车市场。接着通过提价的方式,攫取高额利润,毕竟再贵你也要打车啊。
凭借着市场垄断地位和优质的软硬资产,一旦公司上市,必然吸引市场千亿级的资金,这也是为何滴滴越做越强,越做越不差钱,创始人身价越来越高的原因。
滴滴急寻扭亏捷径?
2014年任正非曾发表了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我不懂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只知道车子是车子,轮子是轮子,一切商业都要回归本质。互联网可以提升企业效率,提高组织效率,但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
滴滴凭借对社会车辆超强的调度能力,本质上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大出租车公司”——要知道,在20年前的出租车公司,基本上都是司机个人买车挂靠,与今天的滴滴等网约车平台,并无本质的差别。
与传统行业注重成本和收益不同,互联网行业注重的是数据和用户。而为了获得数据和用户,前期只能靠补贴和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
现在滴滴不断发生的巨大亏损,迟迟无法上市,不仅让滴滴管理层感到痛苦,也让金主爸爸,们感到无奈。已经投下去1000多亿元,6年了还无法见到收成。
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其实,国外互联网公司很多也是持续亏损的。 Uber去年的营收约为113亿美元,净亏损也大幅收窄至3.7亿美元,但是在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其估值就已达到480到700亿美元之间。而Uber创始人也曾表示:“Uber不赚钱是因为错在把我们当租车公司了,Uber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自己都看不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
当前滴滴面临的盈利压力有增无减,但很显然,他们并未预料到交通监管政策的突然收紧,未预料到专车类竞争对手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也没有预料到打车市场这种线下生意的复杂性。而滴滴也在“网约车数量规模增长、问题增多、亏损严重”的怪圈中挣扎,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2018年12月初,滴滴宣布升级调整组织架构时曾提及网约车公司内部“将会成立开放平台部,致力于探索开放平台的模式”,此后滴滴已与多家出行服务商达成平台接入协议。
2019年7月15日,滴滴出行正式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开放平台将向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连接开放平台运力和海量用户,解决用户出行问题。这或许是滴滴在面对宝马、大众、上汽、吉利等汽车公司推出网约车服务时,一次艰难的战略转型;毕竟出租行业靠平台化、轻资产和兼职司机的模式,在滴滴的实践后发现很难经营下去。
写在最后
编者觉得滴滴想要摆脱掉“补贴黑洞”,就必须放弃平台模式,走自营模式。但选择重资本运营的模式很明显与互联网的规模化发展相违背。而滴滴也不可能一直这样亏损下去,若想扭亏为盈,涨价是一条必经之路,服务升级转型也是一条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