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应该是怎样的?听听医学专家怎么说!

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再仅仅是一项前沿的研究方向,而是各类传统产业迈向未来的一个机会。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商汤科技举办了《大爱无疆·致远》人工智能企业论坛,围绕AI与不同行业的融合碰撞,邀请了多名专家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将会扮演什么角色,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副理事长金征宇教授,如何看待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现状以及需求。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非常迅速,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劳动人口逐年下降。老龄化导致中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的抚养比明显增加,社会负担很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患者数量巨大。而医疗界的医务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且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大部分医生都集中在少数大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和设备都远远不足。每千人拥有的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发达国家早已经大于四人,而我们直到2018年才二点多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在医疗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比如生物学数据、PACS系统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等。这么多的数据,如何去分析它呢?金征宇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首先源自临床需求。从需求入手,根据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然后再反馈到临床的需求中去,不断完善。整个医疗领域对人工智能有很多需求,包括疾病探测、手术机器人、临床决策等过程,以及器官移植、慢性病、心脑血管病、肿瘤辅助诊断等领域。

目前来看,智能影像是比较主要和典型的需求。影像分析是智能医疗的基本手段,病人从问诊、检查到分析、处理,都可以应用到人工智能。影像科医生如放射科、超声科有很多数据要处理,压力非常巨大。比如某些大医院的平均日门诊量接近一万五千人,影像学检查的数量很大。

有了需求,就是我们开发原创的人工智能很好的机会。那么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相结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商汤科技开发的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涵盖了影像分析、病理分析、病历分析、虚拟助理等方面,可以覆盖多个科室的需求,使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呼吸、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影像重建处理、病例切片分析等,原本需要耗费医生大量的精力,但是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不过,这样一套AI+医疗的体系有很高的标准。它需要容易使用、应用多样、高度智能,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对医院来说省人、省时、省力,对于患者来说更快、更准确、更规范。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工智能能取代医生吗?金征宇认为肯定不能。医学和其他商业形式不一样,医生面对的是人不是物,智能再多也需要温度。不过,未来一定是用人工智能来做临床工作,因为它更有能力去处理复杂问题。当然,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伦理、隐私、信息安全等,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解决。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讲过: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有温度、有人情,可以被人接受的。真正的医生和病人之间四目相视,他们之间传递了很多信息。医生要给病人以安慰,给病人以信心,这些未必是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的。但是人工智能绝对能够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病情,并且帮助一些边缘地区、不发达地区迅速提升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