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机整合了VR功能,还是VR将手机带入下一个计算平台?行业内的争论并不重要,客观来看,当前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和拥抱VR已经是事实。
所以手机厂商推出移动VR产品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移动这个平台上,小米打算连续推出多款产品。
小米先是推出了玩具版小米VR眼镜,现在又推出了小米VR眼镜正式版,接下来还会推出兼容Google Daydream VR的产品。
有必要在一个计算平台上保留定位不同的3款以上产品吗?小米是如何考虑的,对用户或友商来说有什么值得尝试或参考的价值?
前两天,小米VR产品总监马杰思,Vision VR/AR Summit Asia 2016活动期间接受了众多媒体采访。从他的的话中,我们或许能看到小米对VR和移动计算未来的思考。
相比国外大佬们的观点,小米显然对国内环境更为熟悉,更接地气。而且一向重视粉丝经济学的小米,在VR产品的问题是也依旧考了粉丝人群的特性。所以马杰思将小米多VR战略简单总结到了:产业链优势、人群定位和行业整体发展方向的吻合,这三个大的维度上。
Cardboard存在即合理?
仔细来看,大多数手机厂商推出的都是基于Googel Cardboard这样的简易产品。关于Cardboard为什么会火,我们之前已经有过分析,兼容广泛、廉价和尝鲜,好奇心商机就足以成为它淘到第一桶金的关键。
小米VR玩具版也是其中一员,对渴求VR体验的尝鲜人群来说,这是头站,也可能是最后一站。因为在在马杰思眼中,Cardboard这类产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中高端产品不同,这类产品的留存率特别低,很多人玩了一次之后就不会再用了。谁能说越来越多人体验之后,这类产品看似每月上千万的销量不会快速缩水?”
在我们看来,Cardboard这个产品形态有个重要优势:可以兼容所有的手机,新、旧,大、小通吃。
但也就是这个优势,在马杰思看来确也是劣势:“这样就意味着计算平台参差不齐,很多手机不是为了VR设计,甚至根本就不具备基本的计算要求,用这样的设备体验本来就会非常不舒服,延时很高、头部跟踪不精确、没有很好的交互手段,最终导致留存很低。”
从言语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出小米对Cardboard这类产品的未来看衰。推出玩具版VR也许是为了在真空期填坑、吸睛或者给Google捧场。
产业链优势
“针对移动VR,手机公司确实是有一定的优势,小米眼镜这样的产品非手机公司是做不了的,因为涉及到对手机底层特别多的优化,只有自己人才可以做。”作为系统生态的闭环,马杰思一开始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可能意味着接下来我们在国内将长期看到手机厂商各自为政的VR推进计划。
小米的打算依旧是建立自己的性价比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和Cardboard差不多的价格,带来比Cardboard好得多的用户体验,提高留存率、增加自己手机生态圈的附加值筹码。
注意,这显然是个排他的计划,因为“涉及到对手机底层特别多的优化,只有自己人才可以做。”这句话已经表明小米的态度,别家的我们想做优化也未必能被允许,所以最好是各自打扫门前雪。
各自为政时,厂商间的竞争筹码就是自己的生态圈优势,而这显然是小米擅长的。在Googel鞭长莫及的国内市场,没有统一平台的约束,粉丝经济的效果更能体现。
至于其它厂商,比如风生水起的华为,也只是一直紧跟Google Cardboard到Daydream的步伐。就算愿景中说得很不错,但无法在国内提供应用基础的Google,根本就难以在短时间内让愿景在国内实现,可能连最基本的体验都是问题,噱头大于实际。
人群定位
作为一个坚持粉丝经济学的互联网品牌,小米坚信自己的用户大部分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对游戏、视频等娱乐类产品的需求是远高于年纪更大的群体的。
“我们觉得小米做VR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VR的用户也是游戏和视频的用户。相比起来,其他手机厂商的用户整体年龄会稍微大一些,不是VR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年纪大了不会在手机上玩。但用手机玩VR对年轻人来说却非常有吸引力,和用户群吻合得很好,所以小米在移动VR这一块有独特的优势。”
马杰思的这一观点,其实道出了小米在移动VR上希望全面铺开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说小米的用户群和移动VR高度吻合。
无论是廉价的Cardboard发展壮大、还是小米自己的封闭VR获得认可,还是最后借助Daydream获得普及,任何一个平台的成功都能带给小米用户通向下一个计算平台的新接口。小米显然希望接口多多益善,所以多产品并不冲突。
重心在甜点级硬件上
未来,小米在移动VR上的产品会有很多款,但并非每款都是重点。Cardboard自不必多说,但在一些高端的产品上面,马杰思坦言“我们还没有看到特别强劲的高端市场驱动力,所以在高端产品上面,目前我们的想法更多的是探索和储备,中端产品线会是我们未来的重点。”
如何去定义马杰思所谓的“中端”呢?我在想小米更多的是划定了一个价格区间。在小米的眼中,VR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手机的一个配件,而一个配件的售价超过手机,达到1xxx元,显然是喧宾夺主。
相对来说,当前小米VR眼镜200元左右的售价是合适的。在目前,它已经能够提供超低延迟和9轴体感手柄,功能、性能和价格相当均衡。未来产业链整体升级,这个价格区间上会有约来越多的功能涌现,将高端体验带入到这个区间。小米要坚守的应该这个区间。
要注意,实际上小米VR的价格区间,比谷歌Daydream大约530元的价格都低了一半!在这个区间博弈,对手们需要硬件不赚钱的勇气或者比小米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怎么看都是为自己的竞争定了一个有力的防守位。
移动VR并不全能但会成主流
最后关于VR硬件移动和非移动端的优劣,马杰思作了一个简单对比:“主机端和PC端主要针对深度玩家,移动端更多的是一些相对轻度的体验。这个逻辑与手机游戏、主机游戏和PC游戏的对比是一样的,会是持续存在的两个不同市场。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不存在直接对比的价值,没有什么那个更好、更差的问题。”
只不过马杰思觉得在量上,两者会有差异:“移动VR在未来肯定还是用户量最多的,因为它的性价比决定了它会成为更多用户会的选择,并不是每个用户都是舍得投入的重度人群。”
坦白说,零镜网并不反对移动和非移动VR不能直接对比的论调。虽说我们最终认为VR产品的计算平台会最终融合,但在当前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因为工艺、定位等方面的差异,基于手机和基于PC的VR产品在体验、价格上没有可比性。
至于移动VR和非移动VR的选择,我们认为并不应该存在排他性。谁说一个移动VR的用户,在家里不是一个重度的PC VR用户?也许如何打通多级算平台,做到移动和PC VR的数据、应用、交互等方面的共享才是最值得尝试的事情。而在这个维度上,又有谁比系统商更合适呢?
【本文由零镜网(微信号:ZeroneVR)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零镜网由多名从业超过10年的资深IT媒体人创立,为VR/AR从业者提供全产业链资源对接,分享前沿技术和应用方案,打造专业硬件评测及VR电竞赛事。】